人生无可避免将会面对失落与哀伤,这两种情绪对人的生命带来深远影响,唯有好好地面对和处理,人生才得以继续美好地走下去。台湾悲伤疗愈专家苏绚慧指出:爱,是唯一疗愈失落和哀伤的方式。

失落,指的是一个人曾经拥有的,但是却从此再也不复有,而且经历分离并无力挽回。它可以是具体的,比如一个人的离开;也可以是抽象的,比如一个再也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哀伤与忧郁相像,来源起因却不同。忧郁是一种脑内血清素水平分泌低下而引起的情绪低落,哀伤内带有忧郁,这方面药物帮得上忙。如果没有好好处理所经历过的哀伤和失落,一个人依然会困在过去,迟迟无法展开新生活,生命力也似乎无法启动。

 面对哀伤需要找人倾诉

苏绚慧指出,面对失落与哀伤的人需要找人倾诉,通过这样的方式去缅怀过去那真实存在的回忆。

“一定要让他谈,人的生活是共构的,一个人的生命是与另一个人息息相关。比如一个失去伴侣的人,他曾经和伴侣分享生活中的点滴,但伴侣离开后,他会突然面对一个空,他的生活会被毁掉。那他需要时间去哀悼,缅怀过去生活的真实,他也有需要去感受那个曾经的爱和关怀,否则他会很空洞。

“但是,这却是与我们现实生活背道而驰,许多人都要我们不要去谈,叫人要快点走出来。

“其实,这所有看似负面的失落和哀伤,底层和基础都是爱,我能够看到也能感受到,所以我可以把经历这些的人从负面情绪里拉出来,告诉他说:你看你们过去的爱有多坚贞,你是因为爱他所以你现在要独自承受失去他的痛苦。我也知道,如果他失去你,他也一样痛苦。”

只有通过陪伴对方走向回忆,让他去感受爱,让过去共同经验的意义陪他走下去,让他相信即使对方不在了,那一份爱是永远都在,他的哀伤才得以抚慰和疗愈。

“有句话说:我有爱可以疗愈悲伤。你需要去经验失落哀伤里面的爱,否则这个世界没有任何技巧去疗愈悲伤,因为你也不能叫离开的人回来。”

 

 倾听的人要有同理心

作为聆听的对象,苏绚慧表示,纯粹地听、把感同身受放进去很重要。

“疗愈的关键是因为我看到有一个人因为我的受苦而受苦,有一个人在陪伴我的受苦,因而受苦,这是有疗愈性的。让对方知道他的受苦不是Nothing,他也不会觉得孤立,你可以告诉对方你知道那个苦的难度,而你能做的有限,但是愿意在他需要的时候在他身边。这是在回馈对方的生命,告诉对方他的存在实在的。”

她说,如果倾听的人是个不太谈自己的真实感受的回避者,那他会非常痛苦,因为他不懂怎么去消化和处理这些沉重的情绪。

建立爱的感觉不做孤岛

台湾在八十年代因为经济起飞造就许多双薪家庭,在这些家庭成长的小孩常常一个人在家,他们的生活是空虚的,因为没有说话的对象,常常对着电视,被称为钥匙儿童。

这些孩子现在30岁,很多不结婚不生小孩,和人之间很遥远,父母和他们关系疏离。他们觉得自己的世界不需要别人。

 没感情的家庭易破碎

苏绚慧披露,很多人为了把经济基础巩固好,导致和家人之间的连接和互动越来越稀薄,很多家庭都有功能,可以分工合作,却没有情感。

“没有情感的家庭是散的,他们会找不到爱的人。你也会发现家里面的人总往外跑,这样的家庭很容易破碎和破灭。”

她表示这几年这些都是她在探讨的台湾现象,结果发现很多人不止在外界没办法和人连接,甚至和自己内在也不能连接。他们就好像活死人,人活着,会工作吃饭睡觉,但却没有感觉,也不愿付出他的心去和外界连接,生活在一种空洞状态。

“这会带来很多痛苦,比如亲子关系、朋友、职场的关系痛苦。我希望帮助台湾社会这群人回复功能连接、情感开放,彼此分享和互动,让爱的感觉建立起来,让我们真的觉得,我们是群体关系,而不是个孤岛。”

 

 遭受伤害方能深入看自己

苏绚慧表示,生活中的重创很多时候表面上是个伤害,但却是这个伤害让人平时建立起的安全稳定性的堡垒出现裂痕,人才能透过这道裂痕,好好地、深入地看看自己。

“人有很多类型,有些人是活在比较现实的生活里,他工作,过日子,却不谈内心世界,他的痛苦感比较低,这些人不谈内心世界,是因为时机未到。

“但是,人不力求成长,上天也会来让你成长。这些人总会在有朝一日被狠狠一撞,比如亲人过世、突然被解聘、生病等,在超过他理解范围的现实情况下被狠狠一撞。那样的重创,很难不感觉到自己。”

她说,人不一定要怎么样,因为天也会教。而让天来教时代价比较大。

 痛是学习的机缘

“因为人平时其实有很多机会去领悟去成长,但是如果一个人一直错过机会,那累积到大动力撞你时你的堡垒才会有松动。很多人到年老才有功课,结果这些人很受苦,因为已经无能为力,只能被伤害压住。”

她表示,年轻时面对创伤的复元力比较快,而且有时间有资源。因此,二三十岁的人不要太害怕伤害,不要因为那个痛很痛就害怕接触自己,相反,有机会就应该去接触,痛其实是学习的机缘。

“我们都要记得,生命是要让你成长,不是要毁灭你的。要相信上天是保护爱惜生命,让你遇到状况挫折是要让你心灵上获得提升。”

 踏出舒适圈学习觉察自己

苏绚慧建议人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学习觉察自己。

她说,人在平顺时比较无感。她以地震作比喻,生长在地震区的人总比没有地震区的人更有警觉性。

激发学习寻突破方式

“要觉察自己,在于通过积极面对或消极被动。如果你恐惧交出你的力量,一直说不知道、不会、害怕,其实你最后不会感受到你的力量。我们要相信,即使恐惧,我们还是可以选择。我们可以面对和学习,这样力量才能拿回来。”

她披露有些台湾人生活平静,但却想激发出情感历程,尽管这个过程并不太舒服,他们还是会踏出去,选择到安理病房当志工,或试试不熟悉的领域。在这里他们会焦虑、会被要求,会接触没接触过的,这些都能激发学习,也是找寻可能性突破的方式。

“在不熟悉的状态也可能会受伤。比如一去病房看到有人死亡,马上情绪就来了,于是进入了受伤的状况。但这些都是个过程。”

她说,遇到创伤是被动的,往往处于挨打无奈的状态,伤害性的情绪比较多;主动面对相对的有资源,承受能力也比较高。

 

 包容接纳才能走得长远

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关系,因此每段关系多少都会带来伤害。苏绚慧表示,如果把关系完美设定,那将会面对非预期的失落和伤害。“所有关系都是从想象走向真实,因为每一段关系始于我们各自需求的投入和各自的想象投射,然后慢慢拆除掉,每一次的拆除都是一个受伤。这也是为甚么很多人都觉得伴侣婚前婚后不一样的原因。“拆解过程让关系越来越走向真实。真实其实就是,好和不好的面向同时存在,你喜欢不喜欢的都在。”

小时要学会好与坏的一面

她说,如果一个人有童年的失落伤害没有好好处理,那将会遇到一个困难,就是没办法好好作一个重整,会认为人只有一个好的面向,所以难以接受和原谅坏的面向的出现。

“小朋友大脑的发展和对世界理解的能力有限,所以我们小时候只能处理单一事情,不能处理复杂事情。比如:妈妈就只能是好妈妈,不能是坏妈妈;妈妈不能让我讨厌和做对我不好的事。但是,随着成长我们能够处理复杂的事,例如,妈妈虽然说一些让我伤心的话,可是我还是相信她是爱我的。“这就是宇宙世界、阴阳两极共荣,不是二分化。社会有人做好事也有人做坏事,有温馨的事也有残酷的事。”

因此,人越成熟,在处理关系上就越能接受。

“一个朋友,我们总会有不喜欢他的地方同时也有欣赏他的地方,那喜欢的部份我们就多作分享,不喜欢的多包容接纳,这样关系才能走得远。而不是剔除法,遇到不喜欢的就把朋友剔除掉。

“这样的人最后就只会剩下自己,他会觉得自己才是完美的,但是往往最后却发现,自己也不完美。”

 绝对性无弹性伤害最大

人与人互动难免受伤,但人可以为自己设下界线,给自己一些选择的同时保护自己。苏绚慧指出,在人的互动上遇上问题时,如果一味和对方争辩抗议,往往感觉受伤甚至两败俱伤。“如果真的要去作这个沟通之前照顾自己的话,可以先问自己为甚么别人在这样表达之后我会这么受伤?受伤的原因是甚么?先作一个自己的理解和触碰,也许里面有些事我们可能觉得自己付出很多。你可以先照顾自己,说你觉得很伤心,如此真心真意地对别人,但这不是每个人都收到。

“因此你学会了分辨,知道哪个人值得我们珍惜那就更多地付出,至于那些不是那么在乎情感的人,我们也不是和对方断绝关系,只是在付出时候讲求一个平衡。”

她表示,这样会给自己一些界限,让自己知道自己更认识他,然后去选择一个怎样的距离和位置去和这个人保持互动。

“关系不是固定性存在,是在调整环境的一个距离,或远或近,让关系稳定却有弹性度的,找到比较舒适的距离。”

毕竟,有弹性的话受的伤害没那么重,“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受伤很重的都是没有弹性的人,很多东西非如此不可、一定要的人,这样绝对性的态度,他所面对的伤害绝对强大。如果柔软度够软,打到也没那么痛。”

 


直播课课程推荐:花开花落终有时~学习关系的结束与告别

直播时间:2015年10月29日 19:0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