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对弹奏钢琴极具天赋的小姑娘瑞拉,在未成年时先后失去亲生父母,继母成为她的监护人。为了生活,也因为成年后才能取得父亲给自己建立的基金去学习钢琴,瑞拉跟继母继续生活在一起,生活各个方面都被继母控制,最心爱的钢琴被放置在杂物间,练习只能偷偷趁继母和她的女儿们都不在的时候进行,音乐学院要求她去面试的信件,被继母悄悄撕毁,后来继母甚至不经她同意卖掉了她的钢琴,最终父亲为她学习钢琴留下的基金款,也因为继母濒临破产被挪用。生活中的各种苛责,瑞拉忍了,当最后一线学习钢琴的希望,追求自己幸福的可能性也被破坏时,瑞拉忍无可忍了,她选择了离开,选择了独立。

瑞拉满21岁才能使用父亲给她留下的基金,这里暗指她的成人,只有当她成人后才能拥有某些权利。当我们未成年时,我们也许必须象瑞拉一样,依靠监护人的养育才能活下去,但同时也不得不接受养育者的或多或少的控制,这取决于养育者的人格成熟程度。而当我们成人后,养育者的责任已经完成,剩下的路就要靠自己去走了。即使外面的世界有风雨,有寒霜,作为一个成人,如果想追求自己的生活,争取自己的幸福,就必须放弃曾经有一些安全的被养育的环境,哪怕这个环境里同样有严厉的苛责、有高度的不自由、被控制,但我们在里面也活下来了,习惯了,而外面的风雨世界是我们完全陌生的,恐惧的。独立从来都是以放弃安全感为代价的,就如瑞拉从继母家里离开,去过完全属于自己的生活,有艰难但也有朋友的友谊,更有一抹懵懂的爱情。而这个爱情,当瑞拉与继母生活顺从继母的控制的时候,也是被继母各种阻挠和破坏的,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和进行。

再来看瑞拉心中的“王子”—基特的生活轨迹,少年与瑞拉相遇时的他,崇尚追随心的向往喜爱写作,但这个能力和爱好却不被父亲喜欢,父亲更喜欢能给家族带来经济利益的赚钱的能力,为了获得父亲的认可,满足父亲的期望,基特深深地压制了自己的爱好,努力变成一个精明的商人,努力想做得让父亲满意,而在这种过程和生活中,他已经不自觉地被父亲的期待控制了,偏离了自己的心的追求轨道,甚至同样为了暗暗满足父亲的愿望,为了家族生意的利益,准备牺牲自己终身的幸福,放弃自己内心深爱的女孩,跟合作伙伴的女儿结婚,这个决定让他心里备受煎熬和折磨,在渴望幸福和想要父亲认可之间徘徊、冲突,直至他决定放弃父亲的期待,尊重自己的渴望,鼓起勇气追求自己的最爱后,才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影片中基特与瑞拉—王子和灰姑娘的完美结局,是建立在两个人分别都能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摆脱外界的掌控,自己独立选择自己的生活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两个人仍然持续孩子式的人生模式,通过让自己符合外界和他人的感受与想法,满足外界和他人的期待与渴望,从这方面去行动,获取自己的价值感和存在感,而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意志自由的、人格相对成熟的人,自己为自己负责,包括为自己的感受、信念、愿望和行为负责,那么无论周围的朋友如何提供帮助,他们本身都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因为他们的心已被禁锢,哪怕身体自由,心灵的自由和幸福都无从谈起了,因为人的幸福感唯一的来源是内心幸福。

 

直播课课程推荐:教子有方—建顺畅沟通 养健康孩子 

直播时间:2015年11月10日 19:0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