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
没有脑没有心理
神经系统进化
猩猩 认识外部联系
人 内在联系
心理学入门之一:基础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即普通心理学。基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
364人
已加入学习
学习有效期 365 天(随到随学)
脑
没有脑没有心理
神经系统进化
猩猩 认识外部联系
人 内在联系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爱和归属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有稳定的地位
自我实现的需要: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层级越低的力量越强
分层级的
低层次的需要被称为缺失性需要,高层次的需要是发展性需要
情绪
一、情绪和情感的定义:
定义: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内容:情绪、情感以人的需要为中介
情绪、情感是主体的主观感受
我们可以从外部表现看到他情绪上的变化
情绪、情感会引起生理上的变化
二、情绪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情绪: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
可用于动物和人类,比较低级
强调感情的内容
强调感情的社会性
强调感情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联系:
三、情绪、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
2.动机功能
3.组织功能
4.信号功能
一、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基本情绪:喜怒哀惧
复合情绪:
二、心境、激情和应激
心境:一种微弱
激情: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
应激
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道德感: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时产生的主观体验
美感: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自然界、社会生活及文学艺术品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
第四单元 意志
思维操作的基本形式
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的形式: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2.根据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辐合思维、发散思维
3.根据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再创造思维、创造性思维
一、概念形成
概念是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例子:人VS中国男人
概念的掌握指个体借助于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的
二、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自然概念:人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概念
人工概念:根据特定规则,人工制造的概念,是对自然概念的模拟
三、对问题解决的研究
问题解决: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迁移 原型启发 定势
第四章 语言和言语
一、定义: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
言语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二、言语活动的形式
外部语言:用于进行交际的言语
对话言语、独白言语、书面言语 都是口头言语
内部言语:不用于交际,用来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内部言语比较简缩、不完整、速度比较快。
d五章 表象和想象
一定义
二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梦 、幻觉
有意想象:创造想象\再造想象幻想(理想)
二、无意识
定义:指个体没有觉察到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的发生
三、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睡眠:
第一阶段: 浅睡眠
第二阶段:很难被叫醒
第三阶段:出现 波
第四阶段:深度睡眠
快速眼动:做梦
梦发生在快速眼动期
第二单元:注意的概述
一、注意
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基本特性
指向性和集中性
二、注意的种类
无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特点: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三、注意的特征
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分配
第六节 需要和动机
一、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
二需要的种类
根据产生的角度: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根据需要的种类: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动机
内驱力
诱因
情绪
动机
访者:“我最近很焦虑,我睡不着觉。”
咨询者:你什么时候睡不着觉,怎么睡不着觉?你什么事情焦虑,什么状态下焦虑,什么状态下好一些?
影响问题的解决有三个因素:迁移,原型启发,定势。
第五单元知觉概述
一、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与感觉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知觉是整体的反映 知觉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知觉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
联系:知觉来源于感觉 都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反映 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很难有单独存在的感觉
知觉的基本特性
整体性: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为一个整体的特性
选择性:根绝需要,把一些对象知觉为图形,而把另一些对象知觉为背景的特性(两可图)
恒常性:
大小恒常 在不同距离看一个人觉得其高矮不变
颜色恒常 橙黄色白炽灯照耀下的白纸被知觉为白色
明度恒常 暗处的石灰也显得比亮处的煤块亮
形状恒常 从不同角度看推开的门,尽管其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已经变形,但仍知觉为长方形
理解性:用过去的经验对呗知觉的事物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
罗夏的墨迹测验
第六单元: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大小 形状 方位 距离
距离知觉
对距离的判断依据
双眼
单眼线索:1、对象的重叠
2、线条或空气的透视作用
3、明暗、阴影
4、运动时差
5、眼睛的调节作用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错觉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二单元: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垂体腺:丘脑的下部,受到丘脑的控制,影响的是生长的速度和生长的持续时间
肾上腺:位于肾脏的上部,由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两个部分组成。与交感神经起到的作用类似对机体的唤醒
甲状腺:位于气管下端的两侧,分泌甲状腺素,促进机体的代谢,增进机体的发育
性腺:男性是睾丸,睾丸激素,促进精子产生
女性是卵巢,雌激素和孕激素。排卵怀孕和月经周期
第三单元: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一、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础特征
兴奋和抑制
巴普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兴奋是由弱到强,从静息状态到活动状态,抑制则相反
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反射: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脊髓负责最简单的反射 膝跳反射)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
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馈: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先天带来,不学就会
吮吸,吃食物分泌唾液
条件反射: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巴普洛夫称为经典条件反射
斯金纳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
二、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条件反射的抑制(额外、超限或保护性、消退、泛化、分化抑制)
扩散与集中 泛化就是扩散
相互诱导(负诱导 比如在聚精会神听课时听不见外面的吵闹、正诱导 比如小孩子睡觉的时候就会闹瞌睡会哭;同时性、相继性诱导)
动力定型 比如对警犬的训练 日常早晨醒来做的一系列动作
第三节 感觉、知觉和记忆
第一单元:感觉概述
感觉:神经系统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第二单元: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二者成反比,个体差异
韦伯定律
差别阈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原来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差别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值是固定的
用公式表示就是
不同感觉通道的韦伯常数不同
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费希纳定律
感觉不是与对应物理量的强度成正比,二是与对应物理量的强度的对数成正比的,公式为S=KLgR R是刺激强度,K是常数
心理感觉的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刺激强度增长的速度
心理物理学科的建立
第三单元:感觉现象
一、感觉适应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人对刺激的所作出的反应越来越小的现象。如,“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问其臭”
重点概念:明适应(1-2分钟)暗适应(30-40分钟)戴红色眼镜保护暗适应
二、感觉后像
在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重点概念:正后像与负后像
正后像与负后像可以相互转换
夏色的负后像是刺激色的补色
后像持续的时间与刺激强度呈正比
三、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分类:同时对比(红花还需绿叶配)与相继对比(喝完糖水后感觉其他东西就不甜了)
视觉对比、嗅觉对比、温度对比、味觉对比
四、联觉
一种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 感觉的现象
比如看到红色就会感觉比较温暖
第四单元:各种感觉
一、视觉
通过视觉,人和动物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
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视觉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
适宜刺激:380-780纳米光波
小于380的是电磁波比如紫外线看不到
大于780的是红外线我们是看不到的
视觉神经细胞
锥体细胞(明视觉)
杆体细胞(暗细胞)
夜盲症看不到暗的东西
色调:色彩种类(由光波的波长决定)
明度:明亮程度(由光波的物理强度决定)
饱和度:鲜艳程度(由光波中灰色所占比例决定)
颜色混合
色光混合:相加混合(在视觉器官中进行,强度加强)
颜料混合:相减混合(在物体表面完成,强度减弱)
色觉异常
色弱
部分色盲
全色盲
色觉异常的原因
二、听觉
听觉的适宜刺激:16-20000赫兹,其中1000-4000赫兹最敏感
老年人感受性降低,并且首先丧失对高频声音的知觉
听觉的产生
声波——科蒂氏器官——颞叶
听觉的特性
音调——频率(高频 海豚音 低频)
响度——振幅
音色——波形
三、嗅觉
最古老的感觉
感受器:鼻腔上膜的嗅细胞
适宜刺激: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
对温度和湿度要求很高
四、味觉
味蕾——中央后回
基本的味觉
酸 舌中部两侧
甜 舌尖前端
苦 舌根
咸 舌尖两侧
嗅觉和味觉联系密切,比如感冒了嗅觉和味觉都不好
五、其他感觉
皮肤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痛觉
生理零度
平衡感:又叫静觉。其感受器是内耳的前庭器官
运动觉:又叫动觉,感受器分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
内脏感觉:包括饥饿、饱涨、渴、窒息、疲劳、便意、疼痛和性的感觉
痛觉:感受器遍布全身的所有组织中,适应性差,痛觉的生物学意义在于保护机体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也叫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所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 认知
情绪、情感和意志
人格 需要和动机(个性倾向性)
能力和人格(个性心理特征)
在一定意义上,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心理由初级不断向高级发展。
心理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感觉——知觉——思维萌芽——思维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心理也是社会的产物,健全的大脑不能自发地产生心理
心理的反映是能动的
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艾宾浩斯“悠久的过去,短暂的历史”
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荀子性恶论 孔子性善论
希波克拉底“体液说”
推荐读物《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构造心理学 冯特 铁钦 研究意识的结构 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自我观察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 杜威 詹姆士 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 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达尔文进化论 安吉
行为主义学派 华生 抛开意识,直接研究行为,探索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 认为心理(行为)不外乎是肌肉的收缩或腺体的分泌 典型的环境决定论 重外因轻内因
格式塔心理学派 韦特海默 科勒 考夫卡反对派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顿悟
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 心理咨询行业的奠基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治疗方法:催眠-自由联想(精神分析的成熟技术);提出潜意识的概念(梦)
冰山理论 意识
前意识 自我 超我
潜意识 本我 儿童期经验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人本主义 (精神分析、行为主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马斯洛(需求层次)、罗杰斯 主张研究精英,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发挥人的潜能 心理学的第三大流派
认知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 提出信息加工的观点,并与计算机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相结合
生理心理学 历经一百多年,近几十年迅速发展 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脑的构造不同分区
第四单元: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及方法
一、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
辩证发展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二、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和参与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
调查法 访谈法和问卷法
个案法 适用于心理咨询可做深入分析
实验法 心理研究中最高级的方法
条件
自/因变量 、额外变量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一、神经元及功能
定义: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机构和功能单位
组成:细胞体、树突、轴突
功能:接受刺激、传递信息、整合信息
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二、外周神经系统及功能
神经系统包括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主要分布:躯干和内脏
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 脑神经(12对)
脊神经(31对)
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唤起 兴奋)
副交感神经(抑制 平静)
三、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灰质 白质)完成最基本的反射
脑:脑干(最古老的部位)延脑 桥脑 中脑
间脑:丘脑、上、下、底
小脑
大脑皮层(端脑)
四、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
大脑半球的外侧面分为四个叶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机能
中央前回、联络区、边缘系统的功能
枕叶——视觉
颞叶——听觉
顶叶——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
额叶——躯体运动(中央前回)精神功能 思维功能
身体各部分在大脑皮层上的代表区域的特点:位置是倒置的,面积越大越灵活
五、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结构对称,功能“单侧化”
右利手的人
左半球: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
右半球:空间形象思维占优势
布洛卡区——言语运动中枢,位于左半球额叶
罗杰斯佩里“割裂脑”实验证明了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普通心理学:已正常成人的心理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
授课老师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