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以个体从出生到死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
广义:
1.种系发展-动物
2.种族发展-心理的历史发展,各民族心理发展,人类
3.个体发展
狭义:
个体发展心理学。
心理发展的性质:
- 整体性
- 社会性
- 活动性
- 规律性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加速期
- 从出生到幼儿
- 青春期
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应的年龄学习不同的东西,音乐、语言、动作。。。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
- 横向研究(横向比较研究):在某一特定时间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
- 纵向研究(纵向追踪研究):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年龄或阶段进行的长期的反复观测的设计方式;
- 交叉研究:
心理发展的归因: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性理论:
-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结果而进行学习;
- 替代性强化:通过观察被人行为的结果,从而增强或削弱观察模仿的行为。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 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 他的心理发展观
- 随意化
- 概括-抽象
- 整体化
- 个性化
主要促进: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 “最近发展区”思想:儿童的这两个发展水平的动力状态是由教育教学决定的,即教学创造出“最近发展区”;(儿童独立解决事情的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同伴合作下有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之间的差距,已有的能力水平到通过教学而能达到的水平区域叫“最近发展区”)
- 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引导和促进发展;
- 学习的最佳期限,就是儿童最容易接受有关教育教学影响的时期,以生物成熟为前提。
错过了最佳发展期的案例:
皮亚杰-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
内因和外因
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以认知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皮亚杰
- 感知运动阶段(0-2岁),9-12月之前,客体永久性
- 前运算阶段(2-6、7岁)
- 泛灵论 -无法区分有生命和无生命物体,比如放学对滑梯说再见
- 自我中心-跑到一个人身边说自己穿的裙子很漂亮,但在你夸她的时候就走了,自己认为漂亮就漂亮,不需要认同
- 单维注意-上面的例子,只注意自己的思想
- 思维不可逆性-知道a>b,但不知道b<a
- 未掌握守恒-无论外在形式如何转变,本质是不变的
3.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具体经验(事物)支撑的逻辑思维水平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思维形式脱离具体内容,达到逻辑思维水平
埃里克森-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
社会要求在个体心理中引起的紧张和矛盾称为心理社会危机
- 婴儿前期(0-2岁):信任-怀疑;良好的品质是希望品质
- 婴儿后期(2-4岁):自主-羞耻;意志品质
- 幼儿期(4-7岁):主动-内疚;目标品质,这个时期有很强的好奇心
- 童年期(7-12岁):勤奋-自卑;能力的品质
- 青少年期(12-18岁):角色统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品质
- 成年早期(18-25):亲密-孤独;爱的品质
- 成年中期(25-50):繁衍-停滞;关心品质
- 成年后期(50以后):完善-失望;智慧、贤明的品质)
埃里克森心理阶段理论的主要特点:
- 心理发展阶段是从出生到死亡整个历程的划分
- 二维性的发展阶段说
- 动态过程(前个阶段成为下个阶段的影响)
- 连续一生的渐进发展进程
劳伦兹-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提出发展的关键期,心理学将“母亲印刻(imprinting)”发生的时期称为动物认母的关键期(critical period)。
普莱尔1882年《儿童心理》,标志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