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父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第二章第一讲 了解父母的情绪与信念
故事:禅师与兰花
禅师养了一盘兰花,他非常的喜欢,他每天精心的呵护。有一天他要出门,就让他的徒弟帮忙照顾兰花。徒弟知道师傅非常喜欢兰花,所以也非常精心的照顾。可是不巧,有一天刮风、下雨,这盘兰花掉地上摔坏了。徒弟非常的害怕。师傅回来后徒弟原原本本的把兰花的事跟师傅说了。师傅并没有责怪他。然后小徒弟说:“师傅,您不生气吗?”这位禅师说:“我当初养兰花并不是为了生气的。”所以我们父母亲也想想:我们当初养孩子是为了生气吗?当然不是!所以我还给大家讲个故事——三块巧克力:故事中的小主人公是个小男孩。他特别的活泼好动。他最喜欢在家里的客厅玩篮球。每次他玩篮球妈妈都制止他,担心把客厅里的玻璃、电视,而且家里有一个很珍贵的花瓶打烂。这个孩子被制止以后还会玩。我们从上章孩子的行为目的里面就知道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子了。有一天,妈妈不在家,这小男孩在客厅痛痛快快的玩篮球,很不巧,篮球砸到了这个花瓶,更不巧的是花瓶的瓶口掉了一块。这小男孩非常的害怕:“妈妈回来可怎么办啊?”急中生智,他就用胶水把缺的口子沾上了,而且把破的一面朝在里面,所以表面一看这花瓶没事。孩子心里稍稍安了安。等晚上吃饭的时候,妈妈问他这花瓶怎么破了?小男孩的心一下就提起来了,他说:“妈妈,你知道吗?有一只猫从窗户外面蹦进来,蹦来蹦去的就把花瓶给碰掉了。”妈妈看了这个孩子,然后没有说什么。孩子就觉得躲过了一劫,小男孩的心又提起来了。他心想:“糟糕了,被妈妈发现了,怎么办?”最后这个孩子下定决心打死也不承认。带着这个坚定的信念孩子来到妈妈身边,结果妈妈并没有生气,反而拿出一块巧克力给他。妈妈说:“我要奖励你一块巧克力,因为你有神奇的想象力,你创造了一只会开窗户的猫。妈妈觉得你将来肯定能当一个侦探小说家。”紧接着妈妈又拿出第二块巧克力,说:“你动手能力非常强,你用普通的胶水把花瓶沾的,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孩子这时有些忐忑了。妈妈又拿出第三块巧克力:“妈妈要跟你说声对不起。妈妈明知道自己有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可是妈妈每次都制止你不要在这里玩,而从来没有想过我要把花瓶换个地方。”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可是每当那个小男孩要想撒谎时,那三块巧克力就像警灯一样提醒他:“我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从这个故事里,我们知道这个妈妈刚开始孩子讲假话的时候妈妈是生气的。但是妈妈没有发作,而等她平静以后,想到孩子行为的另一面:孩子好的行为。孩子的行为有两面性:一面是问题行为:不听话(不让在客厅玩还玩);搞破坏(把那么贵重的花瓶给破坏了);撒谎(家长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孩子撒谎,做了坏事还说不是他干的)。通常家长看到孩子的问题行为时是会生气的,这是很正常的,关键是生气后我们怎么去表达。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是为了跟孩子生气?我养孩子是为了生气吗?我能不生气吗?我能不能平静以后看到孩子行为的另一面?故事中的妈妈没有发脾气,冷静后,看到孩子行为的另一面:良好行为:神奇的想象力、杰出/动手的修复能力、母亲的歉意(妈妈对自我教育的反省,我有没有教我的孩子,我有没有做出我应该做的那部分,我有没有认真学习)。所以孩子行为的两面性,一面是问题行为,家长生气了。如果我们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平静以后,找到孩子行为的另一面:好的行为。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在这件事情上学会:我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家长生气的时候,通常会说:“你如何 如何,你为什么这样,你为什么说假话,告诉你不要玩你还玩......”所以越说越生气。我们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能够帮助孩子找到行为的另一面,培养孩子更好的表现,更好的形成好的性格,好的习惯。父母常常抱怨孩子:1、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你刚想说两句,他扭头就走,不耐烦。有的孩子家长让他去学习,他就会说:“学习学习,就知道学习,嘴里就没有点别的。”)2、孩子对家长有些负面评价(还有家长说,我的孩子对别人说我对他不好,我总是在他考得好的时候表扬他,而经常就是批评他)3、孩子交了些不三不四的朋友(还有的家长抱怨孩子在外面交了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每次让他不跟这些人玩的时候,孩子就说我干涉他,反而说我们老对他管三管四的)。为什么发生这些情况?我们看看孩子怎么说的:孩子们的抱怨:1、在家没有自由,总是被监视一样(孩子说:“在家里一点自由都没有,你刚想关上门父母就开门进来,借口说给你喝点水啊,给你吃点水果啊,其实他们就是想监视我们,看看我们是不是在学习。我一关上门他们就觉得我们在屋里头玩游戏,或者觉得我根本不是在学习,对我一点信任都没有”)2、学习累了也不允许上网(孩子说:“现在网络这么流行了,一天到晚的学习,学习累了,就想到网上看看有什么新闻啊,跟同学聊聊天啊,妈妈就过来说‘不要玩,你怎么老是在玩’我没有老是在玩啊,我一直在学习啊,他们一点都看不到,有时把我家的网都给断了,把我手机也没收了,根本就不让我玩,就因为我昨天玩了一会儿游戏,妈妈就给我关了。还把我们家的网络开一下又设上密码。我呀就要玩就要看电视。”有一个孩子还说:“我在看电视的时候,我就听着外面的动静,我妈妈快回来的时候我就把电视关上。有一次被我妈妈发现了,她回来后就说‘你看电视了吗?’我说‘我没看啊。’妈妈说‘那电视怎么是热的?’结果我知道了,下一次在她回来之前,我在窗口看到妈妈在楼下,我就把电视关上,或者我稍微提前一点就把电视关了,或者我尽可能的多看,然后我就用湿布把电视擦一擦,这样电视就凉得很快”)3、总是怀疑在早恋(孩子说:“我妈妈总是一天到晚在怀疑我早恋,我呀就多看女/男同学几眼,他们就觉得我早恋,然后就问三问四的,轻则讲道理,重则严刑逼供。其实我根本就没有”)4、父母不理解自己的穿衣打扮(孩子说:“现在都什么时代了,我就想穿的好看一点啊,我就不喜欢这件红衣服,穿到学校同学都说太女性化了。可妈妈非得说‘这件衣服这么贵,买给你,你当时也喜欢的啊,为什么你现在非得不穿呢?’我就不想穿。”)孩子这样抱怨妈妈的。为什么孩子会发生这种情况?妈妈也在抱怨,爸爸也在抱怨,而孩子也非常的不高兴。家长有这样传统的理念:我理解我的孩子吗?例子:有一个小女孩,上小学六年级。她每天早晨就想6:30起床,而妈妈认为她应该6:40起床。小女孩说:‘我就想把闹钟调到6:30,这样我可以在床上懒10分钟。’而妈妈认为这10分钟应该好好睡觉。所以家长每次都偷偷的把孩子的闹钟调为6:40。结果孩子不知道妈妈调了表,还按照她的作息时间,闹钟响后还多在床上懒10分钟,结果就晚了。起床以后特别生气,没吃早饭就走了,临走时还跟妈妈说‘你就是一个百得五墁’。妈妈听完之后就楞了,不知道什么是百得五墁,她跟我沟通时我告诉她百得五墁就是bad woman.妈妈特别特别伤心,特别生气,觉得我不是为她好吗?我不就想让她多睡10分钟吗?她怎么这么对我?)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行为的一面的时候,我们就会伤心,生气。那我们为什么会生气?是因为孩子不听话?孩子做这些事情不按照我们的要求做?实际上不是!当我们生气的时候,其实我们都有一个内在的想法
范例:禅师与兰花
内容:
有一位禅师非常喜欢兰花,
他花费了很长时间、倾注了很多心血栽培一株兰花。
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临行前交代弟子要好好的照顾兰花。
谁知弟子们在照料的时候不小心将兰花盆打碎了,兰花散落满地。
因此,弟子们整体惶恐至极,害怕师傅回来责罚他们。
禅师回来后,闻之此事,并没有责罚弟子。
禅师说:“我们栽种兰花,一是用来陶冶心性,二是美好环节,不是为了生气才来栽种兰花的。”
范例:三块巧克力
内容:一天,孩子放学后在客厅里玩篮球。正玩得起劲的时候,篮球不慎打落书架上的花瓶,花瓶“咚”地一声重重摔到地板上,瓶口摔掉一大块。令孩子更为惊骇的是,这个花瓶不是普通的摆设品,而是家里世代相传的波旁王朝时期的古董。为了掩盖自己闯下的弥天大祸,孩子慌乱地把碎片用胶水粘起来,胆战心惊地放回原位。
由于每天都会亲自擦拭花瓶的灰尘,所以当天晚上,细心的母亲就发现了花瓶的“变化”。吃晚餐时.她问孩子是不是你打碎了花瓶。害怕受到惩罚的孩子机灵一动说:“一只野猫从窗外跳进来,怎么赶也赶不走,它在客厅里上蹿下跳最后碰到了架子上的花瓶。母亲很清楚孩子在撒谎,因为每天都是她在上班前窗户一扇扇关好,下班回来再一一打开的。然而面对孩子胆怯的眼神和家人疑惑的目光,母亲只是不动声色说,看来是我疏忽了没关好窗户。
就寝前,孩子在床上发现了一张便条,母亲让他马上到书房去。本以为蒙混过关的孩子顿时心里一沉,看来还是难逃一劫。既然已经撒了谎,他打定主意无论母亲说什么都抵死不承认。这样她就是发再大的火也拿他无可奈何了。
书房里,橘红色的灯火柔柔地弥撒过来,母亲的脸平静地沉浸在光晕中。没有一丝波澜,看到孩子忐忑不安地推进来。她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巧克力盒,把其中一块巧克力递给孩子:“贝克纳德(孩子的名字),这块巧克力奖你,因为你运用神奇的想象力创造出一只会开窗户的猫,以后你一定可以写出很好看的侦探小说。”
接着,她又在孩子手里放了一块巧克力:“这块巧克力奖给你杰出的修复能力,虽然用的是胶水,但是裂缝吻合得几乎完美无缺呢。不过记住,你用的胶水是用于修复纸质物品的,修复花瓶不仅需要更强力的胶,还需要更高的专业技术。明天我们把花瓶拿到艺术家那里,看看他们是怎么样使一件工艺品完好如初。”
母亲一边说着,一边拿起第三块巧克力:“这是最后的一块巧克力代表对你深深地歉意,作为母亲,我不该把花瓶放在哪么容易掉落的地方,尤其是当家里有一个热衷体育的男孩的时候。希望你没有被砸到或吓到,我的小甜心。”
“可是,妈妈,我……”孩子之前那颗叛逆的心早就飞到九霄云外。他努力想解释些什么,然而只是笨拙吐出几个单词。母亲用手指轻轻挡在孩子唇上“我的巧克力盒子已经空了,所以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现在去睡觉,晚安贝克纳德。她温柔地吻了贝克纳德的前额,然后走出书房。
之后的日子,一切照旧,唯一变化是孩子再也没有撒过一次谎,每次他不由自主地想要撒谎时,那三块巧克力就会立即浮现在眼前。
【孩子行为的两面性】
问题行为
良好行为
思考: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建议: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帮助孩子找到行为的另一面
父母的抱怨
孩子们的抱怨
授课老师
学员动态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