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入孩子的内心的世界
如何说孩子才愿意听?
身体语言:眼睛看着,
重述:根据父母的理解重述孩子的想法
改句子:要用问句。引起孩子的思索
举例子:
摘要:
引导:然后呢,后来又怎么了,能不能再多说一点啊
跟孩子沟通时要注重孩子的感觉,而不要讲道理
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
开放式回应:这道理对会儿似乎很难吗?你以前 做到过?
封闭式回应:讲道理,否定孩子表达的愿望
积极倾听的句型:
你的感觉是·~~~
你的意思是~~~~
你觉得~~~~
我不太了解你的感觉,你能再说一遍吗?
第三章第三讲 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如何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这就是积极倾听起到的作用。
一、积极倾听技巧:
1.身体语言的表达
A、眼睛看着孩子,蹲下来跟孩子平视
可以拉着孩子的手,在身体上让孩子觉得我们现在愿意听。如果你现在特别的冲忙,如孩子说:“妈妈,我牙疼。”你可以告诉孩子:“一分钟以后我就来找你。”给孩子一个很肯定的时间,让孩子觉得你很关心她。你是一种接纳的态度尊重孩子的感觉。
2、重述
A、根据父母的理解用其他方式表达孩子传达的信息和感觉,并得到孩子的认可。
如孩子说:“我跟谁谁借橡皮他都不借给我。”妈妈用自己的语言把孩子的感觉照出来,比如说:“你觉得特别没面子是吗?”就是把孩子的感觉,想说而没说的想法用妈妈的语言反馈给孩子,向孩子求证。孩子就会知道:“哦,我原来是觉得没有面子,我原来不是说不想上学了。”不断地去跟孩子印证他真实的感觉和想法,并且用语言表达出来。
3、改句子
A、将“我”改成“你”,问句结尾。
比如孩子说:“全班同学都不喜欢我。”
妈妈改句子:“全班同学都不喜欢你?”其实还是像照镜子一样把孩子的话反馈回去,让孩子看到是不是这么一回事。不需要加上父母的判断。有的家长可能会说:“你怎么能这么说呢?不可能全班同学都不喜欢你啊!你这种想法根本就不对。”这样把孩子想要表达的愿望给扼杀了。一定要问号,不用句号。因为句号表示这件事情就结束了。而问号引起孩子的思考,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
4、举例子
A、用例子澄清孩子的表达
孩子表达他的想法家长感觉不清楚时,可以举个例子,问问孩子是不是这么回事。
5、摘要
A、总结孩子的大段描述
6、引导
A、用开放式回应,避免封闭式回应,比如“然后呢?”“后来又发生了什么?”“能不能再多说一些呢?”等方式去引导孩子,继续把孩子的想法更深入下去,探索他自己内在的感觉,他的想法到底是什么?
所以我们在跟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呢,更多的是听感觉,而不是跟孩子讲道理。千万不要讲道理,我们一定要注重孩子的感觉。之前提到的冰山理论中的冰山图:孩子说的话,他的行为仅仅是冰山上的一点点。而冰山下孩子的应对方式、感受、行为观点、期待、渴望(被接纳、有价值、被爱)、自我,这些恰恰是我们在积极倾听或反应倾听的过程中,家长通过以上的技巧来了解到孩子内心到底怎么想的,他的感觉是什么。而且我们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不用担心爸爸妈妈认为自己这么想是小题大做。我们用以上技巧都想孩子传递也许你的想法我不同意,但是我会无条件积极接纳你的这种想法,我允许你有自己的想法,尊重你是一个独立的人,也相信你能够解决你的问题。
二、封闭式和开放式回应实例对照
如孩子说:我再也不跟小美玩了
封闭式:你怎么这么说呢?你太小气了。就这么点小事你就不依不饶的,你为什么不把这件事忘了呢?
这是传统的父母角色在做怪。
开放式:你特别生小美的气是不是?小美做这件事让你觉得很伤心对吗?
再如:孩子说:“这道题我不会,我真的做不下去了。”
封闭式:(讲道理)你怎么这么说呢?这道题你仔细看看,看看你就会了,胡说,你是学生,你怎么能不做呢?
这都是封闭式回应,也就是讲道理。七种传统的父母角色在做怪。
开放式:(把孩子的感觉描述出来)你是不是觉得这道题特别的难?你觉得这道题你以前都没见过。你觉得这道题你需要想很长的时间才能做出来,特别的难,不想再做下去了。
这都是开放式回应。
例3:你是世界上最坏的妈妈
封闭式:你怎么能这么说妈妈,跟妈妈这样说话是非常不礼貌的。
开放式:你现在特别生妈妈的气对不对?你觉得妈妈这样做不公平是吗?
例4:看我做的新模型
封闭式:好了好了,我知道了,你这个做得确实很好。但是我现在太忙了。
开放式:看起来你对自己很满意哦。你觉得特别的骄傲。等妈妈有时间的时候过来看,给我5分钟的时间好吗?
例5:我今天不想去上学,大伟太坏了
封闭式:你怎么这么说同学呢,学生必须要上学的。不能因为一个同学你不喜欢就不上学了。
开放式:你今天上学害怕大伟欺负你是不是?
从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封闭式回应背后就是七种传统的父母角色,基本是否定孩子表达的愿望,不愿意接受孩子有不同的想法,孩子的负向情绪家长不想让孩子表达,直接持一种否定的态度,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了压抑这些负向的情绪,而不在跟我们说他生活中的不如意。
开放式很尊重回应让孩子觉得父母自己,父母认为我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认为我有能力解决问题。他们虽然不同意我的想法,但是他们允许我表达自己的感觉,而且他们帮助我理清楚我到底怎么回事:我这样说,这样做,我的感觉到底是什么,我的期望是什么。
帮助孩子理清情绪以后,孩子会更专注的去解决问题,这就是开放式回应和封闭式回应的区别。而且家长要明白,孩子情绪性的话只是一时的。当孩子说:“我们的老师太讨厌了。”这时家长就要想:孩子现在的感觉是什么?可能是孩子觉得老师做了一件事情让他特别伤心。所以家长开放式的回应应该是:你特别生老师的气对不对?你觉得老师这么做很不公平。
很多家长有时候会疑惑:这样能解决问题吗?
实际上家长不了解一个现象,也就是:如果一个人能够用语言把自己的情绪情感很清晰的表达出来,并且对方完全的接纳他这种感觉,他的大脑神经会镇静下来,心灵会净化。他会更专注的去面对这个问题。所以当家长了解了这些心理学的规律,以后只要专心的听孩子说话,听孩子把这些情绪垃圾倒出来,他就成为一个非常纯净的人。
如果我们不让孩子说出不好的情绪、负向的事情,孩子就都积攒在心里,就像炸药包一样的,炸药装满了,到学校或社会中只要有一个导火索,就会炸起来。在班级中,一个孩子别人碰了一下,他挥拳就打过去。可能老师会批评他:你怎么因为这么点小事就打同学。
也许我们不知道,这个孩子在家里边很多时候这些负向的情绪不允许表达出来,压在心里,炸药包已经满了。同学碰他一下,或者老师说他一句,仅仅是导火索,他就炸了。我们要避免这种现象,就需要用积极倾听、开放式回应,避免封闭式回应,把孩子的情绪垃圾都倒空,他的情绪得到净化,就不会发生那些恶性事件了。
积极倾听有一些固定的句型:
A、你的意思是。。。。。。
B、你的感觉是。。。。。。(描述孩子的感觉)
C、我不太了解你的感受,你能再说一遍吗?
家长很关注孩子的问题怎么解决。其实孩子的问题有百分之十是问题,而百分之九十是孩子的感觉。如果你能给开放式回应,积极倾听,他的问题就会很清晰,变得很小。
例子:孩子跟妈妈说:“我真想大病一场。这样我就不用上学了。”
妈妈回应:你是不是觉得想在家里休息几天?(重述,反应孩子内心深处的感受:想在家里休息几天)
孩子:是啊。我不想去上学了。我们老师什么都让我做。为什么当班长就这么倒霉?
妈妈:哦,你觉得上学特别有压力。(还是重述,把孩子的感觉用妈妈的想法、妈妈的句子再说一遍,反馈给孩子,就像照镜子一样。)
孩子:对啊!我们老师什么都让我干,我太不喜欢了。我不喜欢在台上发言。我也不喜欢对别人发号施令。我更讨厌当班长。
妈妈:看起来你很难过的样子。你是不是特别不想走进你们这个班级啊?
孩子:对啊,我看到他们就烦。
妈妈:那你好像讨厌学校里的一切咯?(妈妈给孩子做了一个总结,这就是摘要的技巧)
孩子:也不是一切啦。我还是很喜欢音乐、美术还有作文课。我就是讨厌我们班主任上班会课时霸着讲台没玩没了的唠叨,在那里说什么德智体美劳,哪有这样的圣人啊?!
妈妈:好像你觉得当圣人是一种耻辱啊?(妈妈又用自己的话总结了孩子的话)
孩子:对,我特别讨厌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我们同学都排挤我,他们说我是老师的眼线,甚至还有一个同学诅咒我放学被车撞死。我都要疯掉了。
到这里,我们结束了这对母女之间的谈话。在这个对话中,妈妈对孩子的话一直没有加进自己的价值判断,没有进行封闭式回应,没有给孩子讲道理,她一直在听感觉,听孩子的感觉:孩子觉得有压力,孩子觉得想休息几天,孩子觉得不想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因为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会有很多很多的压力,被同学排挤。所以从前面孩子想大病一场,到后面妈妈孩子不断跟孩子沟通,发现孩子其实是不想成为老师心中的好学生,或者说不想承担这份压力。当这样子沟通后事情就很清楚了。所以积极倾听不仅让孩子觉得她跟妈妈之间有一个良好的母女关系,而且让她知道将来她遇到任何困难,都是有人分担的,有人接纳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问题也越来越清晰了,她只是觉得当好学生太累了。
积极倾听技巧
建议:与孩子沟通过程中,不要讲道理,重要的是听感觉
真相是在水面下,水面上的不过是被修饰过的景象
封闭式和开放式回应实例对照
经验:孩子情绪性的话只是一时的
一个人如果能够用语言把自己的情绪情感很清晰的表达出来,并且对方完全的接纳他这种感觉,他的大脑神经会镇静下来,心灵会净化
积极倾听的句型
授课老师
学员动态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