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问题所有权与“我的信息”—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第三讲 真诚地表达内心情感
这一讲是有效的亲子沟通。“我的信息”的核心就是父母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觉。
例子:有一个爸爸下班后特别累。他四岁的小儿子想跟他玩。不断地缠着爸爸讲故事、骑大马等。爸爸被搞烦了,说:“你好烦啊,你就不能自己去玩吗?”这种表达方式用的就是“你的信息”——你好烦!
当爸爸这样表达的时候,孩子收到这个信息。他的译码是:“我很坏!我不被爸爸接受!我不被爸爸爱!”孩子的自尊、自信就都被打击了。如果爸爸可以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觉,他可以说:“我很累啊!你可不可以先自己玩一会儿,爸爸休息一会儿再过来。”孩子收到这个信息,他的译码是:“哦,爸爸累了!等爸爸休息够了就陪我玩了。”他并觉得他自己坏。前一种孩子会没自信,被打压,孩子会很挫折;而第二种孩子会正确的解答爸爸的感觉,自己玩一会儿,爸爸又给出具体的时间,如:“现在大针指向7,等大针指向10的时候爸爸就来跟你玩。”孩子的注意力就被转移到去看表,去关注大针的变化,他就有事情可干。
用“我的信息”能够真诚的表达我的感觉,让孩子充分理解我这样的行为对爸爸妈妈而言,他们的感觉是什么?沟通中彼此之间感觉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情绪有喜怒忧思悲恐惊,在这七情里,只有一个“喜”是我们喜欢的,而另外六个都是负向的情绪。但这些情绪对我们都是有积极的意义的。我们从小到大都被打压住不允许表达这些情绪,而当我们成为父母,面对孩子的时候,还是采用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压抑或者发泄,都会让孩子感觉到挫折,然后孩子像我们一样不接受自己的负向情绪。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能接纳自己的情绪。我们互相尊重,彼此都能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想法,而不必担心被拒绝。能够感觉到对方对自己这种接纳态度,对方可能不同意我的想法,但是这种接纳的态度,按照心理学家罗杰思的思想:只要我能表达出来,只要对方能够接纳我的这种感觉,那么我们就会健康的发展,形成健康的人格。
总结一下前面所讲:“问题所有权”当我们遇到孩子的各种行为的时候,第一、要分清楚“问题所有权”。按照前面的标准,父母亲也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判断出那些问题是孩子的,那些问题所有权是父母的。如果问题所有权是孩子的,我们就要用“积极倾听+问题解决”的方法;如果问题所有权是家长的,我们就用“我的信息”的方式。这两种方式能够保证父母和孩子彼此能够真诚的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想法。而不必担心对方会拒绝自己。着就是一种爱的传递,爱的表达。
沟通三部曲:接纳、反映、讨论
第一步、接纳:允许对方表达自己的感觉,无论这种感觉是什么。如孩子说:“我们的老师就是个巫婆;你就是一个坏妈妈;我再也不想上学……。”无论孩子说什么,我们都要知道,这是他一时的情绪,要允许他表达出来。我们可以用引导的方式、用重述的方式、改句子的方式等等,引导孩子继续说出来。也要接纳自己,如孩子做了事情骚扰到我们,或者孩子做了什么事情让我们很烦恼,或者孩子答应做的事情没有做,父母觉得很烦恼,很伤心,那我们也要接纳自己。
第二步、反映:把孩子的感觉用家长的语言说出来(像镜子一样的照回去。)如孩子说:“我不想上学了。”我们要反馈给他,实际上他的感觉是他觉得上学有压力。用家长的话说一遍,像镜子一样照给孩子看,让孩子看看是不是这么一回事。不断地求证他,比如家长说:“哦,看起来你讨厌学校的一切?”孩子会说:“也不是一切啦。我只是不喜欢……,我还是很喜欢……”这就叫反映,像镜子一样的把孩子的感觉用家长的语言说出来,孩子的情绪就得到一个理性的梳理。原来那种情绪困顿就得到理清,因为语言是一种理性的思考。
“接纳和反映”的过程,就是积极倾听,反映倾听。不断地让孩子的情绪得到净化,不断地去梳理他。等孩子情绪平静后再进入讨论。
第三、讨论:问题解决六步骤。
1.通过积极倾听澄清问题;
2.通过脑力激荡法把所有的解决办法都罗列出来,不加任何的判断,不加任何的评价,不带有父母亲的任何一点意见和建议;
3.评估每一个办法的可行性,如孩子说他打我我就打他,或者说他再打我我就踢他……孩子说出办法后也不要直接否定。父母可以说:“如果他打你你也打他,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引导孩子想象一下可能的结果。当孩子知道那个结果不是他想要的,他就不会用那个方法了。这就是评估的作用。
4.评估以后,就从所有评估的办法里面找到孩子最想做的。这个时候如果孩子选了一个你觉得不可行的办法,比如孩子说“他要打我我就踢他。”孩子选择这个办法后,你可以告诉孩子:“这样子做我们可能会出现……这个结果你可能要去承担。”如果孩子说:“是,我不怕。我就是要踢他。”说明我们的孩子在“接纳反映”这个过程还没有做好,孩子还是带有情绪的,这个时候他并不平静,就请回到第一步“积极倾听”,回到第一步的“接纳反映”,去完成“积极倾听”,让孩子的情绪得到平静。
当孩子选定了一个有效的办法以后,就要进入第五步:
5.跟孩子确定实施的时间、行动的时间,通常是一周之内。
6.跟孩子约定反馈的时间。如孩子约定星期二实施。那天回来后就要问他:今天的效果怎样啊?如果好就继续,如果并没有那么理想那就要继续进行问题解决六步骤。
例子:有一个五年级的孩子,他考试没考好。回到家后,气呼呼的把书包往沙发上一丢,把鞋子袜子都踢到角落里。妈妈本来想让孩子把这些东西都收拾起来,想表达“我的信息”,但是妈妈知道如果她这么说,孩子马上就会说:“我在学校都被老师逼了一天了。”所以这一次,妈妈看到孩子垂头丧气的样子就问:“怎么啦?”孩子:“我们老师太讨厌了。她出的什么破题,根本就不会做,书上根本就没有。”妈妈:“你觉得特别不公平是吗?你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在课本上,老师却没有考这些题。觉得特别不公平,很生气。”孩子:“就是。我们书上这题我都会,考试的那些题我都不会。”妈妈跟孩子说的过程中,孩子慢慢平复下来了。妈妈抚摸着孩子,抚摸着他的头,孩子慢慢平静以后,过了一段时间,妈妈说:“那要不要妈妈帮你复习一下啊?”孩子:“你怎么帮我复习啊?你又不是老师肚子里的蛔虫,你又不知道老师考什么?”妈妈:“那怎么办呢?要不然我每天花20分钟试试看?”孩子:“那妈妈你能不能把我那套自我测评的卷子找出来?我多做点题也许就行了。”妈妈:“哦,你的意思是老师的考试题是从那套试卷出的?”孩子:“也不是,我们班有个同学做的是那套题,可考得比我还差。”妈妈:“看来好像也不是那套题哦。那么还有什么办法呢?”妈妈把问题踢给了孩子。孩子说:“其实老师考的也都在书上,他在课堂上都讲过了。我们班有一个同学笔记记得特别好,就他考了95分。”妈妈:“看来笔记记得好就能考得更高分,那说明老师这些题都在课堂中讲过了?那怎么办啊?”孩子:“那要不然以后我也记笔记吧。”想想又说:“可是我记得又没有那么快,怎么办呢?”自己想了想又说:“哦,我可以借那个同学的笔记抄一抄。”接着又说:“可那个同学要复习怎么办呢?”然后孩子又说:“我也许可以请老师慢点讲或者我用录音笔把它录下来,然后也抄笔记,这样下课的时候我自己对这录音笔又对着笔记,那就全了。”妈妈:“你太有办法了,你打算什么时候用呢?”孩子:“我明天就用。”妈妈:“你的录音笔都准备好啦?”孩子信心满满的:“都准备好了。”接下来妈妈说:“那这个书包,还有衣服和臭袜子怎么办啊?熏得我都没有办法做饭了。”孩子不好意思的笑着说:“妈妈,我马上就收。”这就是我们说的积极倾听加问题解决。当孩子有问题是先要积极倾听,然后加上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后再来关注父母的感觉,说出“我的信息”,如妈妈说:“这些臭袜子和书包这么乱我都没办法做饭了。我觉得很烦啊。”用“我的信息”来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