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咨询师自我觉察能力量表的自我检视
1、很清楚地知道每次会谈中我表现的优缺点
做得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自己的优势和限制
2、在咨询中,我经常为了要倾听当事人,同时又要思考,感到一心不能二用。
后设思考能力弱,到底该怎么思考怎么表达,会产生焦虑,一方面要听懂对方,一方面想对策。
宁愿先听懂对方,不要去想什么技术对策。先听懂再说,记录事件,让对方觉得听懂了。
如果一边听,一边思考怎么表达,表示你的专注力没有都在对方身上,你进入不了对方的世界,也帮不到对方。
3、在会谈中,因为需要专心听取当事人表达,而常常忽略了自己情绪的觉察。
专家会马上聚焦问题在哪里,把问题放在那儿,知道了理解了,先收着,等咨询完再反思自己的情绪,做相应处理。
如果意识到了,感觉被勾到了,知道这个问题是自己时候要处理的,跟当事人无关。应先把自己情绪问题锁好,回头再处理。
新手最糟糕就是,你的东西被拉出来了,视而不见没有意识到。多问督导。没有觉察,是最糟的。
4、在面对当事人时,担心自己的表现,而感到不安。
担心自己的表现,而不是关心当事人,专注力不再当事人身上。
“你觉得今天的谈话对你有帮助吗?有意义吗?有效吗?”咨询师自己不能分辨吗?这是咨询师自己就应该知道的。这样的问题不应该问。——成了通过当事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了。
应该说:今天的话,你觉得你对自己有什么不一样的收获?有没有你之前不一样的经验或体验?有没有跟之前的历程不太一样的?有没有什么观点是过去有没有听到或没有想到的?——以当时认为中心,在意的是他的感受?(回馈当事人自己)
5、在会谈过程中,我不清楚自己哪些反应影响了当事人
案主的情绪反应与咨询师的话关联。关系变差,或不来了,但咨询师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可能是几次下来积累的,也可能是最后一次的谈话引起的。咨询师的说、笑一定要与案主的情绪一致,但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咨询师要勇于承担,找到到底除了什么问题,接纳它、接受它、理解它,找出来弄明白
6、会谈中,我会为了考虑下一步该如何反应而感到焦虑
我们是要协助当事人,体会当事人,没有在当下跟案主同在,自己把当下已经拉到了未来,就会焦虑。还是要拉回来,沉下来,进入对方的世界
7、会谈中的沉默情况让我感到不安
可能经常出现沉默
第一年做咨询,要先能忍受5到10秒,以后还要加长,不如30秒,5年之后,2分钟;多年后,安住其中,自在充盈
先确认他的沉默是在思考还会抗拒,是不想回答,还是现在他自己情绪里面。不要急着打断他。
当他沉默时,要把目光和专注力放在当事人身上,与他同在。不要靠他太近,打断他的思绪。你会让他知道,你在这边陪伴他,等他。不压迫不强迫等待他自己整理。当发现他有明显的情绪想要出来,或是时间久了,说:不好意思,稍微打断你一下,刚才大概有几分钟的时间,你都没有说话,我有观察到你有一些情感的变化,你有一些表情等变化。我们可以来讨论一下,刚才那几分钟,发生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吗?——观察、中性、不评价,拉出来,帮他自我觉察
8、我担心我的当事人认为我的能力不足
我们要发展;理解一个人的能力。我们只需要提供情感上的协助和支持,引领他自己了解和觉察。就算我能力不足,我也会很大方地邀请他:我在这方面能力不足,我们今天先不往这方面讨论,我们先谈论其他比较迫切的问题,我也会去做功课,下次我们再来一起谈这个问题,可以吗?——用这样开放的真诚的态度,与当事人一起成长。
9、当督导在现场观察我的时候,我会紧张
正常。
专注力不应该放在自己或督导身上,应该放在当事人身上。
如果不能做到,应反思。为什么不能处理自己这个状况?
10、和生活经验相异的个案会谈,会让我感到不容易了解当事人的感受和处境
经验不足,知识量太少了
要有能力不用自己亲身经历,看书看电影学习等等,做足课程
还有,触及自己个人经验相关的,比较难做,因为反移情的关系
11、会谈中,如果当事人自我开放停留在很表面,会让我感到着急
当事人自我开放不足,表示抗拒防卫,或不信任
要先建立信任关系
先自己面对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