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理活动功能与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基区分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 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 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 人害正常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变态心理学把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称为异常。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一、标准化的区分
(一)医学标准
- 这种标准是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
- 如果一个人的某种心理或行为被疑为有病,就必须找到它的并不是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在此基础上认定此人有精神病或心理障碍拉丁舞心理或行为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
- 这一标准为临床医师们广泛采用。
- 医学标准将心理障碍纳入了医学范畴,这种做法,对心理障碍的研究,曾经做出过重大贡献。
(二)统计学标准
- 在普通人群中,人们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显示常态分布。
- 因此,一个人的心理正常或异常,就以其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决定。以统计数据为依据,确定正常与异常界限的判定方法多以心理测验法为工具。
- 统计学标准提供了心理特征的数量资料,比较客观,便于比较,振作也简便易行,因此,受到很多人欢迎。
- 便这种标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例如,智力超常或有非凡创造力的人在人群中是极少数,但很少被人认为是病态。再者,有些心理特征和行为也不一定成常态分布,而且心理测量的内容同样受社会文化制约。
- 所以,统计学标准的普遍性也只是相对的。
- ★一是指病人的内省经验,如病人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或说不出明显原因的不舒适感,自己觉得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等等
- ★其二是就观察者的内省经验,如观察者把被观察的行为与自己以往经验相比较,从而对被面容者做出心理正常还是异常的判断。
- 当然这种判断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不同的观察者有各自的经验,所以评定行为的标准了民就各不相同。
- 当然,如果观察着统统接受同一种专业训练,那么,对同一个行为,观察者们也能形成了大致相近的看法,以至对许多心理障碍仍可取得共识,但对某些少风的行为仍可能有分歧,甚至意见截然相反。
(四)社会适应标准
- 在正常情况下,人能够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能仿照社会生活的发,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来行事,这时,我们说他的行为是一种社会适应性行为。
- 如果有由于器质的或功能的缺陷,使得某个人的社会行为 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那么,我们就认为此人有精神障碍。
- 这一判断,是将人的行为与社会行为常模比较之后得出的。
- 作体正常心理活动或行为,必须就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
- 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统一性,必然不能被人理解
- 所谓无“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是患者对自身状态的错误反应;或者说是“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丧失。
- 把有无“现实检验能力”作为鉴别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指标,若要以客观现实来检验自己的感知和观念,必须以认知与客观现实的一致性为前提。(现实检验能力与自制力的理解是一致的。)
- 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性的关系,这种协调一致性,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
- 一个人遇到 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会产生恰恰的情绪,手舞足蹈,欢快地向别人述说自己内心的体验;
- 一个人一边用你学的语调,向别人述说令人愉悦的事或者对痛苦的事,做出快乐反映,那么,他的心理过程失去了协调一致性,称为异常状态。
- 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
- 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
- 如果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的情况下,一个人的人格相对稳定性出现问题,则这个人的心理活动可能出出了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