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
一、压力的定义
- 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 是一组直接影响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包括躯体创作或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音、气温变化等。
- 是一级直接影响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包括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以及长期生活经历造成的不良个性心理特点(如易受暗示、多疑、嫉妒、自责、悔恨、怨恨),等。
- 如重大社会变革、重要了际关系破裂(失恋、离婚)家庭长期冲突、战争、被监禁等。
- (如,个人心理障碍、传染病等)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如,恐人症性、社会交往不良),等。
- 纯粹的单一性的压力源,在现实生活中极少,多数压力源都涵盖着两种以上因素,特别是精神压力源和社会压力源,有时是浑然一无上光荣状态。由于三种压力源,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存联系,所以我们在实践领域中,必须把三种压力源作为有机整体加以考虑。
- 该量表是为测量重大生活事件而设计的。设计者是霍尔姆斯。使用该量表测量后得分较高的人,比较容易患心脏病、骨质疏松、糖尿病、白血病以及常患感冒。量表中的负面生活事件遭遇者,易患精神障碍、抑郁。另外,多种生活事件不断的累加,其效应就更明显,由于遭遇者的整体免疫功能降低。
- 极易患病该量表的局限性。
- 被测试人的健康状况与小困扰出现的频率和强度有关,而与生活事件数目和严重性比较无关。而振奋事件与健康无关。这一研究提出一种见解,即“日常小压力比主要的生活改变更能预测健康”。这正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那样,繁多杂乱的琐碎事更使人苦恼不已。后来的研究者也认为,日常生活积累的困难比主要生活事件更能影响健康。
- 知觉压力是个体意识到现实生活提出的并超出个人能力的事件。
- 测评知觉压力,是让个体说出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件是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知觉压力问卷(PSS)
- 这一测评工具在实际应用中显示了它的优点,使用PSS来预测早期健康问题更为有效;另外实施PSS测量,还可以评估个人习惯性的和慢性的压力。
- 压力源的存在、个体的生理状态、心理背景和社会生存环境,都是产生压力的必要条件,但是这些条件本身并不是心理形式的压力。
- 我们经历和体验到的压力,实际上是另一种心理历程,那就是人的内心冲突。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学中所说的压力,乃是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
- 当两件有强烈吸引力,但两者又互不相容的事物出现在面前时,比如中国俗话所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出现时,人的内心便形成了双趋冲突的局面。这种情况,如若来带着情感色彩,体验到的压力就越发严重,痛苦就越大。
- 当一个人想达到一个有吸引力的目标,但达到该目标却有极大危险,这时,便进入了趋避冲突的境界。比如,一个人想结婚,但结婚这件事必然承担各种责任,并且失去某些自由,所以,一个人在结婚前总有一番心理冲突。有人想进入股市炒股,因为可以获利,但又必须冒很大风险,所以,进入股市的人经常体验着趋避冲突的压力。
- 当一个人面临两种不利的情景,便体验到双避冲突的压力。比如处在腹背受敌的情景时;又如,下岗,必然失去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人们遇到这种情景,往往能决策,最后“听天由命”,陷入被动境地。
- 双重趋避冲突由两种可能的选择引起。当两种选择都是既有利又有弊时,面对这种情况,人们就会处于双重趋避冲突中。比如:一个工作机会工资较高,但工作性质却没有发展前途;另一个工作机会工资不太高,但工作性质却有发展前途。一个人面临这种情况时,不论选择哪个工作,都都有得有弊。就会出现双重趋避冲突,体验到双趋避冲突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