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不同意这节。
一是以西方框架来解读,二是选择忽略西方也关注吃的一面;三是
比较不同意这节。
一是以西方框架来解读,二是选择忽略西方也关注吃的一面;三是
吃饭与性欲是人的本能。
口欲期固结:这类人他们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但心理上仍然还要儿童的心理。
西方圣餐:象征着对耶稣的认同和学习,希望自己成为耶稣那样的人。
吃背后的象征(唐僧肉):不求创造只求获取,希望多占便宜的心态。
当人成熟了以后,吃变成了一种精神满足。
朱建军专栏:朱言·建瓴-潜意识里的中国
第五期:中国人的“吃”之潜意识
1、吃饭与性欲是人的本性
2、【口欲期固结】这类人他们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但心理上仍然还有儿童的心理
3、 【西方圣餐】象征着对耶稣的认同和学习,希望自己成为耶稣那样的人
4、【吃背后的象征】不求创造只求获取,希望多占便宜的心态
5、当人成熟后,吃变成了一种精神满足
关注我能够得到什么,而不是我去干什么。行动力上接受性上多一点,闯性小一点。像口欲期固结的人一样,缺少主动性,有点逆来顺受,内心有一个小孩,有从众性,有依赖性。
把很多心理能量放在了基本的本能需求上,而没有追求更高层次的创造等。
西方人的性格形成于游牧生活,逐草而居。由于草木被利用的程度、季节的变化和牧群的扩大,需要定期迁移或者寻找新的牧场。迁移就会导致利益冲突,冲突就得用武力解决。当看到别人的畜群不断扩大的时候,就会想:他家早晚要迁移,应当早早遏制。方法就是挑逗他们内斗,缩小他们的畜群,消弱邻居迁移的内在动力。所以,好战、遏制、促进敌手内乱必然是西方人的性格特征。由于游牧民族生活于草原,地广人稀,所以自由主义理念自然根深蒂固。
圣餐:象征着认同与学习耶稣,希望像耶稣一样伟大。
中国人心理发展水平:口欲期固着,本能需要固着,得到什么,而非干什么。功利性,现实性。现实满足,感官刺激。缺少主动性,依赖性,从众。对精神愉悦需求不高。猪八戒
西方圣餐:是一种心理上的融合,认同。象征对耶稣基督的认同和学习,希望自己成为耶稣那样的人
妖精吃唐僧肉是一种占便宜,不求创造只求获取的心态。唐僧肉象征一种极大的好处,本能欲望的满足
先秦战国的中国人精神更自由,更富有文化创造性
好死不如赖活着:凑合的心态下,内在更人性化更超越性的心理本能就开始受压抑。一种变相的阉割和性压抑。遗留下更低等的生物本能,人和动物共有的生理本能---吃,性。导致对吃的过多关注,性的本能需要。民以食为天
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国人大多数还处在生存基本需要
国人的口头禅:xxx又不能当饭吃
当人成熟后,吃变成一种精神需要
食色性也
食欲和性欲是人的两大本能!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1、食色性也。对于人而言,有两个需要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是吃,一个是性本能。吃对应的是生存,性本能对应的是繁衍。生存和繁衍是各民族人性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丛神经心理学的研究中,发现“吃”和“性本能”所对应的脑部区域非常接近,这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2、我们中国人对吃的关注是比较高的,相反西方人对攻击性的关注会多一些,这可能还是与我们的文化背景——农耕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在生活中,很多事情我们也容易与吃联系起来,比方说:吃官司、吃霉头、吃亏、吃香、吃货、吃苦等。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我们之所以如此关注吃,可能跟我们幼儿时期“口欲期”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3、中国人吃背后的心理象征,是一种不求创造、只求获取,希望多占便宜的心理。
4、中国人关注吃的背后,还与一定的政治文化背景有关。在中国古代,特别是秦统一了以后,统治者对国人的管理和要求更加严苛,同时发展到后面对性的管制也比较严,所以导致底下的人,都很压抑,这种压抑又无法释放,所以只能通过吃来满足心理的需要了。
5、为什么有的人会看不起吃货,是因为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当我们把过多的心理能量放在“吃”这样的基础的生物性本能的需要上的时候,我们就不太会有能量去做一些其他更高的价值取向的事情,比方说:创新、探险、艺术性活动等。如果是这样,那对于文化丰富性的发展是不利的。一个健康的心理,应该像马斯洛说的那样,各个层次的需要都要有,当我们生理性的需要满足后,我们要学会追求更高的成长性的需要。
6、不是说到吃就是不好,吃也有好的一面。当人成熟后,吃变成了一种精神满足。有的时候,当我们觉得一个东西很好吃,不是这个说菜品真的很特别,而是我们心里无挂碍,心理很平坦,当我们的心情比较好,心理状态比较稳定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吃什么东西都好吃。所以,当一个人心理成长后,他不是不注重吃了,而是吃变成了他生活非常美好的一部分,但它也只是一部分,除了吃以外,他还会关注其他的事情,关注其他更有价值的事情。
授课老师
学员动态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