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切行为的根本动机在于寻找存在感。
对存在感的追求:
- “我”存在
人一切行为的根本动机在于寻找存在感。
对存在感的追求:
回归疗法:
什么是回归疗法:
回归疗法的先驱: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知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回归疗法的创立和发展
2009年初步成型,2012年在保定精神卫生中心第一次传授,2013年在北京和广州开工作坊,2013年在西园寺、2014年在宝峰寺做讲座,2014年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年会正式推出。
回归疗法的特点
1.人生大局观
2.问题层次观
3.方法细致化
给学习者的话:
1.远大的志向,致力于从事心理学习。
2,回归疗法需要清晰、认真和细致的思考。
3.成长是艰苦的,必须忍受自恋的挫折。
4.学习和创新不可分离。
5.必须严格遵守咨询师的伦理规范。
大局观。回到台风眼。
焦虑循环圈
1 存在感任何一种获得方式都是不可持续的。
我XX故我在,总有种种原因导致XX受影响,不能一直保持XX,不能保持XX刷存在感,就会产生焦虑。
2 焦虑带来循环,循环后焦虑会越来越大。
3 焦虑循环圈有六个环节。
焦虑、欲望、策略、行动、检验和诠释。
(1)焦虑指以对“不存在”的担心为核心的多种情绪构成的复合情绪。
这些复合情绪其中主导情绪是恐惧,即害怕失去存在感。怕死都是怕失去存在感。是一种未来会失去存在感的恐惧。
(2) 欲望 是一种不满足感,人们希望满足欲望,从而减弱或消除焦虑,获得满足感。欲望中都包含不合理的期待。
欲望是对未来恐惧的事情不要发生(失去存在感)。希望永远保持存在感。但是自己知道这个不可能发生。所以就需要想办法行动让外界满足自己的欲望。
(3) 策略:试图根据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找到一种转化的方法,让世界转化后能满足自己的欲望。策略构成之后,可以进一步做出计划。
这个策略中需要自己学习很多的知识,设想计划来影响世界。然后开始行动。
(4) 行动:是内在自我和外在世界的对话。是验证策略设计是不是适合于外在世界。是实现,只有行动能实现真实的转化,有可能满足欲望。
完全的满足欲望是不可能的,因为存在感一直存在的欲望是不可能实现的。
(5)检验:是一个和标准比对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
行动是否完成。
行动是否实现了策略。
策略是否满足了欲望。
欲望满足后,焦虑是否减少。
。
(6)诠释:诠释结果构成信念。
诠释的内容:
焦虑由什么情绪组成。
我是什么样的人。
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我和世界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
行动检验结果会得到一些结论,根据这些结论来解释策略是否正确,是不是被阻碍或者自己策略不对等等,然后会产生一些信念,是不是自己比较笨不能制定好的策略等等。
这些环节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情绪,比如策略不正确,诠释结果自己是自己笨蛋,废物,然后产生焦虑,这个焦虑又会产生新的欲望,比如希望自己变成天才,计划变成天才,然后行动变成天才,下一圈开始,比如变成天才需要培训尚可,需要钱,又会有赚钱的焦虑,然后再下一圈。
然后焦虑会越来越大。
授课老师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