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心理网
    • 首页
    • 课程
    • 专题
      • 「朱言·建瓴」朱建军视频专栏
      • 心理危机干预与创伤辅导
      • 性少数群体专题
    • APP
  • 首页
  • 心理学应用
  • 性心理
  • 方刚:肯定性咨询法之性与性别少数群体的心理咨询
  • 肯定性咨询法-性与性别少数群体的心理咨询
  • 方刚:肯定性咨询法之性与性别少数群体的心理咨询

    “亲密关系系列课程”之三:性与性别少数心理咨询

    • 价格
    • ¥ 489.00
    • 324人

      已加入学习

    • 学习计划

    学习有效期 365 天(随到随学)

      课程还未发布,不允许加入和购买
      •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二维码时效为半小时
  • 介绍
  • 目录
  • 笔记 (0)
  • 评价 (0)
    • 课程还未发布,不允许加入和购买
      • 介绍
      • 目录 免费
      • 笔记 (7)
      • 评价 (1)
    • 亲密关系系列课程简介
    • 《肯定性咨询法》导读
    • 认识非异性恋与非顺性别
    • 批判扭转治疗
    • 肯定性咨询法及肯定性咨询师的养成
    • 支持肯定性咨询法的理论
    • 身份认同咨询
    • 出柜咨询(上)
    • 出柜咨询(中)
    • 出柜咨询(下)
    • 伴侣关系咨询
    • 伴侣暴力咨询
    • 性生活咨询
    • 职业咨询
    • 物质滥用咨询
    • 青少年咨询
    • 形婚咨询
    • 同夫同妻咨询
    • 肯定性咨询法结束语
    • 肯定性咨询法试卷
    • 排序: 最新笔记
      • 最新笔记
      • 点赞最多

    【认识肯定性咨询法】

    • 是一种鼓励非异性恋者或非顺性别来访者接受他们的性倾向、性别认同或性别表达,而不会试图将非异性恋者或非顺性别转变为“正常人”,或劝说非异性恋者或非顺性别者减少乃至消除同性恋、跨性别欲望或行为的心理疗法
    • 强调性与性别少数的存在不是一种心理疾病,而是与异性恋者顺性别者一种平等的存在
    • 不是一种具体的咨询技术,而是更接近于一种咨询理念、咨询态度、咨询策略
    • 同样适用:团体、个体、家庭、伴侣治疗
    • 不要空洞的中立
    • 将同性恋的跨性别身份看做是一种与异性恋、顺性别身份一样积极的人类生活经验和表达方式
    • 明确的接受认可,价值鲜明的肯定

     

     

    【肯定性咨询师的养成】

    • 抗拒自身的恐同恐跨
    • 帮助完成积极身份认同
    • 帮助通过学习个人相关信息、探索和发现资源、获得积极体验和力量,鼓励做出自我决定

     

     

    【肯定性咨询法的准则】

    • 每个人都是环境中的人
    • 要具有优势观点(来访者可以自我决定;帮助来访者完成意识提升)
    • 文化胜任模型

     

     

    【肯定性咨询法的原则】

    • 不要假定所有的来访者都是异性恋者
    • 要知道来访者呈现出来的不适和冲突是其自身和社会的恐同造成的,而不是性倾向本身的问题(性少数的心理问题不是由其行为倾向本身带来的,而是因为社会文化对他们的污名化标签带来的)
    • 将性与性别少数来访者接受自己的非异性恋/非顺性别身份看作是咨询帮助过程的积极成果
    • 帮助来访者减少他们可能正在经历的内化的恐同、恐跨以便于来访者最终能积极的整合自己的性与性别少数身份,完成自我认同
    • 咨询师应该熟知各种关于性与性别少数身份形成和“出柜”方面的理论
    • 咨询师要具备接待性与性别少数来访者的资格,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恐同、恐跨以及异性恋主义、顺性别主义偏见

     

     

    治疗师需要理解:

    • 案主的社会处境,包括:父权体制、异性恋主义、同性恋恐惧,以及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
    • 案主的发展历程,这包括对型概念包括性倾向的理解,以及个体的认同形成过程
    • 伴侣关系的发展历程
    • 适时而适度的帮助案主辨认、探索、理解、进而改变异性恋主义、同性恋恐惧、以及性别社会化的影响,是治疗的核心重点
    • 治疗过程中,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提出这个议题来讨论,需要细腻而谨慎的计划(讨论【成因】也是一种伤害)
    • 是帮助来访者接纳自己,自我认同,顺利克服认同发展过程中的阻碍,成长为健康成人最重要的力量(咨询师自己感觉不舒服:转介)

    肯定性咨询师尊重人权、尊重平等的唯一选择

     

    思考:肯定性剥夺了来访者的自主性?

     

    反思:咨询师在知道扭转治疗是无效甚至是有害的情况下,是否出于价值中立和尊重来访者意愿的原因,而选择给予来访者扭转治疗吗?

     

    ·来访者不具备(作者添加:可能不具备或咨询师无法预料来访者是否具备)足够知识的能力来自主选择

     

    ·社会压力下的选择不是自主选择

     

    ·社会压力才是推向有害的扭转治疗的动力

     

    ·强调咨询师尊重来访者的意愿,是保护来访者,还是保护咨询师?

     

    ·在来访者没有能力做出真正自主选择时,咨询师应该帮助他们增能

     

     

    【阻碍进行肯定性咨询的信念】

    • 同性恋是罪孽的或违背上帝旨意的
    • 同性恋是病态的、反常的或变态的
    • 同性恋次于异性恋
    • 一夫一妻制前提下的恋爱才是唯一健康的恋爱关系
    • 同性恋者的恋爱都是短暂的,以性为目的的,缺乏深度的
    • 同性恋者更有可能性侵未成年人
    • 同性恋父母不如异性恋父母
    • 同性恋者死可以决定自己想成为同性恋者还是异性恋者的

     

     

    【实践肯定性疗法的策略】

    • 勇于宣称自己是肯定性咨询法的咨询师
    • 表明自己支持性与性别少数的立场
    • 结构异性恋主义对性与性别少数来访者已经对咨询过程的影响

     

     

    【肯定性咨询师应有的文化知识】

    • 掌握大量性倾向与性别认同相关的知识
    • 了解性与性别少数的生活方式
    • 理解他们的愤怒与沮丧
    • 熟悉本地社群的网络支持
    • 了解青少年、老年、残障......性与性别少数的独特问题
     
     
    【肯定性咨询师必备的态度】
    • 视性与性别少数为多元与丰富的表现
    • 主动寻求接待性与性别少数来访者的培训与再培训
    • 对自己拥有的权力,以及如何运用权力,保持警惕
    • 主动承担责任教育其他专业人员采取肯定性咨询法的义务
    • 肯定性咨询师代表着一种社会变革,促进社会公正!
     
     
    【异性恋中心主义分作三个部分】
    • 探索异性恋假设(使无意识意识化,检讨异性恋主义对日常生活和咨询的影响)
    • 探索异性恋特权(检讨自己的获利如何得到的)
    • 探索异性恋身份的发展(由探索边缘转向探索主流“成因”,识别对生活与咨询的所有可能影响)
     
     
    【肯定性咨询法实施的三个步骤】
    • 宣传自己是一个性与性别少数肯定性咨询法得知咨询师(异性恋者+肯定性咨询法咨询师)
    • 表明支持性与性别少数的立场(咨询早在来访者开口说话前就开始了,要注意用词,如:询问伴侣性别;咨询师中应营造性与性别少数的支持氛围;应询问来访者以前的咨询经验;询问来访者希望使用什么称谓)
    • 解构异性恋主义对性与性别少数来访者的影响(肯定性咨询法的中心应该围绕着反思异性恋主义在性与性别少数来访者的生活经历塑造中所扮演的潜在角色;反思异性恋给来访者带来的影响,将个人问题放到异性恋社会中考虑;转变将问题产生的原因仅归结为个人或者个体关系病理性这样的思考模式,而是要认识到个体的问题可能是整个社会结构的病理化导致的;不要只盯着性与性别少数来访者的性与性别身份)
     
     

    个人层面发展

    • 与家人和朋友分享自己支持同性恋、跨性别的承诺;
    • 批判恐同、恐跨的笑话和刻板印象;不对任何人的性倾向做假设;
    • 了解目前性与性别少数个体、伴侣以及其家人经历的压迫;读书或文章来扩展自己异性恋身份发展过程的知识面
     

    社会层面发展

    • 参加为性与性别少数平权的集会;
    • 参加性与性别少数个人、伴侣盒家人获得基本的公民权的活动;
    • 教育其他相关专家了解异性恋特权以及同性恋压迫
     
    [展开全文]
    akillers · 2017-02-01 · 肯定性咨询法及肯定性咨询师的养成 0
  • 授课老师

    方刚老师

    性与性别研究专家

    最新学员

    学员动态

    王涛研究生 开始学习 肯定性咨询法试卷
    王涛研究生 完成了 肯定性咨询法结束语
    王涛研究生 开始学习 肯定性咨询法结束语
    王涛研究生 完成了 同夫同妻咨询
    王涛研究生 开始学习 同夫同妻咨询

相关课程

大师带你学心理学

大师带你学心理学

  • 977人报名

傅嘉祺:系统掌握婚姻情感咨询6大模块

傅嘉祺:系统掌握婚姻情感咨询6大模块

  • 939人报名
    • 关于我们
    • 公司简介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讲师招募
    • 新手指南
    • 服务条款
    • 网站注册
    • 购买课程
    • 常见问题
    • 课程支付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银行转账
    • 优惠券使用
    • 售后服务
    • 售后政策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结业证书
    • 友情链接
    • 成功之道
    • 1879计划
    •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

课程存档 课程内容版权均归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京ICP备15037598号-4 Powered by 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