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心理网
    • 首页
    • 课程
    • 专题
      • 「朱言·建瓴」朱建军视频专栏
      • 心理危机干预与创伤辅导
      • 性少数群体专题
    • APP
  • 首页
  • 心理学通识
  • 诊断技能
  • 訾非:人格障碍的成因与鉴别
  • 人格障碍的成因与鉴别
  • 訾非:人格障碍的成因与鉴别

    详解五大典型案例 发展成熟人格

    • 价格
    • ¥ 88.00
    • 1955人

      已加入学习

    • 学习计划

    学习有效期 365 天(随到随学)

      课程还未发布,不允许加入和购买
      •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二维码时效为半小时
  • 介绍
  • 目录
  • 笔记 (0)
  • 评价 (0)
    • 课程还未发布,不允许加入和购买
      • 介绍
      • 目录 免费
      • 笔记 (22)
      • 评价 (32)
    • 人格障碍的成因与鉴别--课程导读
    • 人格障碍是什么?
    • 自恋性人格障碍
    • 强迫性人格障碍
    • 依赖性人格障碍与他者自恋
    • 偏执性人格障碍
    • 边缘性人格障碍
    • 早期成长经历如何影响人格
    • 家庭和学校教育如何影响人格
    • 遗传和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人格
    • 成熟人格的特点
    • 排序: 最新笔记
      • 最新笔记
      • 点赞最多
    成熟的自大叫尊重。成熟的自卑叫谦虚。
    [展开全文]
    冯俊彩 · 2021-05-03 · 成熟人格的特点 0
    [展开全文]
    林伯丽 · 2017-07-20 · 自恋性人格障碍 0

    哪些因素影响人格

    • 早期的教育
    • 早期抚养经历
    • 遗传因素
    • 文化
     
    成熟人格的框架
    • 自我
    • 本我
    • 超我
     
    成熟的人格特点
    • 本我层面上,自恋需求的成熟(自大VS自尊、自卑VS谦逊)
    • 自我层面上,积极心理品质的较为充分的发展(智慧、共情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公正感的发展)
     
    成熟的人格特点(功能方面)
    • 超我的成熟发展(人权观念、平等观念、诚信与守规矩)
    • 给来访者做调节,一般在本我方面上做工作,偶尔涉及到自我方面
     
    成熟的人格特点(特质方面)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看似相反特质的统一(成熟稳重+天真、孩子气;情感丰富+理智、节制;喜欢社交+喜欢独处;认真谨慎+随和放松;恪守道德+人性变通;自尊自信+自我解嘲,谦卑;有勇气+和平主义)
    • 18岁基本成熟,但之后某些方面要经历终身发展
    • 孔子: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 埃里克森:亲密对孤独(19-25岁)、创造性对停滞(25-65岁)、自我调整对失望(65-)
    [展开全文]
    akillers · 2016-10-04 · 成熟人格的特点 1

    催生人格障碍的教育理念和做法

    • 不注重培养青少年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生活方面、对挫折的误解、专业选择方面、择偶方面)
    • 家庭与学校中的等级观念(更好的成绩=更高的等级、培养了等级观念、特权感、自卑感;根据成绩贫乏分班,妨碍了合作精神、形成了扭曲的成就概念)
    • 完美主义和数字化倾向(完美:导致强迫性人格倾向的极端发展、阻碍了创新精神的发展;数字化)
    • 缺少对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思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智:清醒和清晰的思考能力;仁:能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别人的能力;勇:能够超越享乐主义,为所当为的能力;节制:自我约束的能力;超脱性:能够活在当下而不为将来顾虑;正义感:能够明辨是非的能力)
    • 缺乏对权利、义务等超我原则的教育
    • 青少年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对人格的成熟很重要
    • 缺乏足够好的超我原则的教育(诚信与守规矩、平等观念、人权观念)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 自我(思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 本我(内在需求、等级观念)
    • 超我(权利、义务)
    • 自我、本我、超我三个机制的全面发展才能保证人格的健康发展
    [展开全文]
    akillers · 2016-10-04 · 家庭和学校教育如何影响人格 1

    生物因素:

    调查一对同卵双生子生活在不同的家庭里,发现他们两者之间性格的相似之处多于与寄养家庭的兄弟姐妹的性格相似之处。(疑点:两个家庭本身的差别可能没那么大)

     

    先天遗传VS后天环境

    • 在人格特质的形成方面,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因素同样重要
    • 一般而言,理解人的性格差异,遗传因素优先
    • 对于人格障碍,则要考虑后天的极端环境的作用
    • 正常人的性格差异后天环境可以改变

     

    文化因素:

    • 儒家文化(自恋型人格与儒家价值观的关系):
    1. 真儒家—主张的人格素质的培养智、仁、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狂者:有很强的进取心;狷者:有所不为
    2. 被世俗化的儒家:注重维系家族利益,权威主义,官本位,要面子;与自恋型人格、强迫性人格的关系
    • 减少某种人格障碍的发生可能性,如边缘型人格障碍
    • 考试文化:
    1. 并不是儒家本来的文化
    2. 使人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里、自主学习的缺失
    3. 过分注重细节培养强迫性人格
    4. 认为好成绩等于优秀培养自恋型人格

     

    当代文化因素:

    • 自恋主义文化(上名牌大学、婚姻上门当户对)
    • 陌生人社会
    • 媒体时代
    • 工具理性与数字化时代

     

    道家文化:

    • 辩证地看待事物(“好”和“坏”、“祸”与“福”有相对性)
    • 对完美主义的反思
    • 整体地看待事物
    [展开全文]
    akillers · 2016-10-04 · 遗传和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人格 1

    早期成长经历对人格的影响

    • 无记忆的早期成长经历
    • 有记忆的早期成长经历(4岁之后)
    • 人格在没有记忆之前就受环境影响

     

    无记忆的早期成长经历

    • 进食
    • 玩耍
    • 被怀抱安抚
    • 进食、被怀抱、被安抚是构成人格的最基本元素
    • 在不稳定的抚养条件下,会形成急躁、及时满足的状态
    • 在不安全的外界条件下,会形成极端、不能运用内化的自我安慰(如果小时候在惊恐或不安时得到安抚,内心会将之机制化,长大后一旦遇到同样的情况,会根据这种机制进行自我安慰)的状态,甚至可能形成分裂型人格障碍
    • 人的基本信任感和自主性是在没有记忆的早期就发展出来了

     

    有记忆的早期成长经历

    • 有寄养经历(归属感的缺失)
    • 亲子关系中的极端模式(冷漠忽视、溺爱、过度控制、非正当的惩罚、性虐待)
    • 近亲突然去世,缺乏可替代的人物填补缺位
    • 影响了个体对自己、自己的处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看法
    • 近亲突然去世(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好,把父母克死)
    • 寄养经历(可能会认为自己不好才会被送走)
    • 亲自关系中的极端模式(认为自己是肮脏的、坏的,比如遭受过家暴的人可能会认为这个世界是弱肉强食、丛林法则、没人是可靠的和爱自己的)
    • 后期的经历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对以前的看法有所纠正
     
    无记忆→有记忆→青少年→成年、越早越重要
     
     
    早期成长经历:
    • 如果冲动满足方式发展不足,亲子关系可能有冲突
    • 遇到危险焦虑没人安慰,可能会导致安全感很低
    • 人格障碍通常起点不好,中国的过程也很极端
    • 最早期的极端经验会保持终生
    • 分裂样人格障碍(与别人很难建立起情感联系的人格,可能是因为早期被忽视、照顾不足)
    • 强迫性人格障碍(寄养经历、过早好过于频繁的分离经历、更早期的安全感的缺失、少年时期学习的经历)
    • 依赖性人格障碍(控制型的照顾者、孩子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展被剥夺)
    • 边缘性人格障碍(极端的生存环境、被虐待或瓦解【被依赖和伤害自己的人都是同一个】的依恋关系)
    • 隔代抚养的问题(挫折经历的缺失、过度保护、生存焦虑的影响)
    • 有精神疾病的父母的抚养环境(用有色眼镜看世界)
    • 越早遇到极端环境对人格的影响越大(不管是什么环境)
    [展开全文]
    akillers · 2016-10-02 · 早期成长经历如何影响人格 1

    情景:

    有一位来访者最近自杀过,他刚出了一场车祸,情绪很低落。来访者在限速60km/h的路上开到了100km/h,而且这样开了很多年。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主要表现:

    • 竭力避免被抛弃(可能会先下手为强,先抛弃别人)
    • 情绪不稳定(心境不稳定、自我意识波动、人际关系大起大落)
    • 冲动控制问题(可能会做出赌博、高风险的性关系、暴饮暴食、危险驾驶等极端行为)
    • 周期性的自杀行为、自杀姿态、自杀威胁、或自残
    • 长期的空虚感(情绪不低落时会表现出来)
    • 经常出现强烈的、与刺激事件不相称的愤怒
    • 被看做接近精神病的状态,但又不是精神病,因此称之为“边缘性”
    • 自杀风险:大约10%会自杀身亡,大约90%经常性的自杀姿态
    • 中国发病率:无近期数据
    • 美国的发病率:1.6-5.9%
    • 常被称作“Dr.Killer”(医生杀手)或者“Cutter”(割自己,指自残)
    • 边缘型人格障碍最长的治疗是十几年
     
    常见的早期经历
    • 被父母忽视或父母早逝
    • 混乱的家庭氛围(家暴、父母不和)
    • 童年期遭受严重的躯体虐待
    • 童年期遭受性虐待(尤其是在6-12岁之间)
     
    TA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
    • 自己是坏的、邪恶的、应该受惩罚的
    • 他人是恶意的、不能被信任的、会抛弃你的
    • 会在接近成功时突然放弃(确定恋爱关系前突然分手、结婚前土壤解除婚约)
     
    与其他精神疾病的区别
    • 边缘型人格障碍虽然有强烈的抑郁情绪,但并不是抑郁症。因此抗抑郁药物并不能有效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
    • 边缘型人格像偏执型人格那样把他人想象成坏的、迫害性的
    • 边缘型人格的这种想象是易变的,而偏执型人格者则是稳定的
    • 边缘型人格者与依赖型人格者都害怕被抛弃:依赖型人格者表现为妥协和屈从,边缘型人格者表现为空虚、愤怒、强求
     
    [展开全文]
    akillers · 2016-10-01 · 边缘性人格障碍 1

    偏执型人格障碍:

    • 对他人的普遍的不信任和猜疑
    • 把别人的动机解释为恶意
    • 这种猜疑始于成年早期
    • 存在于各种背景下

     

    偏执型人格障碍具体表现

    • 没有足够依据地怀疑他人在剥削、伤害或欺骗TA
    • 倾向于不合理地怀疑朋友或同事的忠实性和可靠性
    • 不愿向他人袒露心事,因为无根据地担心别人会利用这些信息反对他
    • 一些本来是善意的谈论或事件被看做含有贬低或威胁的意义
    • 不能原谅他人的侮辱、伤害或轻视持久地心怀怨恨
    • 容易感到名声或人格被别人攻击,虽然在他人看来并不明显,感觉被攻击时马上发怒或回击
    • 反复无根据地怀疑配偶或性伴侣的忠诚
     
    用一些词描述偏执型人格障碍
    • 疑神疑鬼
    • 敏感多疑
    • 固执好斗
     
    偏执型人格障碍者的超价观念
    •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对亲子关系会怀疑)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发病率
    • 中国:无数据
    • 美国:2.3-4.4%
     
    注意:人格障碍和人格障碍之间没有排他性
     
    他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 他人是欺骗性的、迫害性的、易背叛的
    • 为保护自己,应该对迫害者坚决反击,应该防背叛于未然
    • 对他人的怀疑和敌意,反而招来他人的敌意和攻击,结果验证了他们的偏执信念,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心理学上的投射性认同)

     

    具有偏执型人格基础的其他精神疾病患者在治疗上的困难,比如一些有偏执型人格倾向的强迫症患者不接受药物治疗,不能持久地坚持治疗,频繁地更换医生,对周围的人不信任

     

    与精神病相鉴别

    • 与偏执型人格障碍在症状上有相似性的精神病(以被害妄想症为特征的妄想障碍、有被害妄想的精神分裂症)
    • 偏执型人格仅仅是怀疑,精神分裂症是完全信以为真
    • 偏执型精神病发病早期与偏执型人格障碍相似
    • 发病前是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精神病人发展成精神分裂症的概率大一些
    • 咨询中纯粹的偏执型人格障碍不多见
    • 可能存在多重人格,但核心是偏执型人格
    案例:
     
      一位来访者来咨询与女友的情感问题,看起来有些焦虑,无法决定是否分手。
      相处的七年时间里,女孩对男孩照顾无微不至,男孩很享受这种照顾,但是男孩不喜欢女孩,一直想分手但一直没有分掉。
      来访者害怕分手后,女友会对他不利,所以感情一直持续了七年,期间来访者与另外一个女生交往,但很久没有对咨询师透露。
    [展开全文]
    akillers · 2016-10-01 · 偏执性人格障碍 1

    依赖型人格障碍:

    • 如果没有他人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便难以做出日常决定
    • 需要他人为其大多数生活领域承担责任
    • 难以表示不同意见(不是因为有被报复的现实可能性)
    • 难以自己开始一些项目或做一些事情
    • 为了获得他人的培养或支持而委曲求全
    • 因为过于害怕不能自我照顾而在独处时感到不舒服或无助
    • 在一段亲密关系结束时,迫切寻找另一段关系作为支持和照顾的来源
    • 害怕只剩自己照顾自己的不现实的观念
    注意:
    • 人格特点不代表是人格障碍
    • 大学时也普遍存在依赖现象
     
    大学生人群中常见的依赖现象
    • 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希望别人能告诉他学什么好,做什么工作好
    • 难以决定自己是继续读研究生还是到社会上工作,或者用°研究生的方式推迟进入社会
    • 自己不想读研究生,但是在父母要求下,觉得“不得不”听从他们的要求
    • 虽然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但是很难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敢相信自己的思考与发现
    • 在发展恋爱关系的时候很难主动开始和结束一段关系
    • 在一段恋爱关系结束的时候,需要很快再建立另一段关系,因为无法忍受孤单和没人照顾的感觉
    • 父母干涉和操纵气恋爱和婚姻,他觉得无力反抗
    • 在人际相处中,对别人提出的不合理要求难以拒绝
     
    依赖型人格者的表达方式:
    • 你说,我该怎么办?
    • 我要是不听他的,他就会...
    • 如果你都不帮我....
    • 我觉得还是不XX了吧
    • 他要是XX,怎么办?
    • 对,你说得对...
    • 如果没有了他,我就会...
     
    他们是怎么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 自己是脆弱无力的,被依附的人是强大可靠的
    • 自己是没判断力的,被依附的人智慧聪明的
    • 当自己不顺从被依附者,他就会抛弃我
    • 无论我怎么闹,他都不会抛弃我
    • 一旦我孤身一人,世界就很可怕
     
    依赖型人格的形成
    • 直接照顾者忽视个体或者过度照顾个体(忽视:缺失基本安全感;过度照顾:形成依赖感)
    • 早期生活中个体经历过严重的创伤(对自身的体验是脆弱的)
    • 直接照顾者把他们对于世界的不安全、不可靠的信念传达并内化到个体的经验中(言传身教)
    • 依赖性人格不大多见,美国的发病率:0.49-0.6%
    [展开全文]
    akillers · 2016-10-01 · 依赖性人格障碍与他者自恋 1

    强迫型人格的典型表现:

    • 完美主义(极力避免犯任何错误)
    • 计划狂(执着于计划、顺序、程序)
    • 工作成瘾(把绝大多数的时间用于工作、认为休息是浪费时间,会阻碍成功)
    • 患得患失(计较微小的利益得失、喜欢收集认为有用的东西,不肯丢弃无用或者用处不大的东西)
    • 道德狂(一旦别人或自己的行为不符合完美精确的道德标准,就感到失望反感和愤怒)
    • 偶尔有类似强迫症的表现(偶尔出现强迫检查、强迫洗手、强迫技术等)
     

    有一些强迫症因为强迫性人格在有压力的时候发展出来的

    在中国的调查(70%强迫症患者在发病前是强迫型人格)

    强迫性人格内心存在一些观念(这种观念可以变化成价值观)

     

    强迫性人格障碍者的超价观念:

    • 细节决定成败
    • 只要有1%的可能,就要尽100%的努力
    • 做好小事,才能做大事
    • 永远要做的比最好的还要更好
    • 凡事追求零缺点零失误
    •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在美国的发病率为2.1-7.9%
     
     
    强迫性人格如何理解自己:
    • 渴望成为完美、伟大、全能、特殊的
    • 容易被伤害、指责和贬低
     
    强迫性人格如何理解别人:
    • 多数人是不认真的、懒惰的、失败的
    • 只有成为完美的、全能的人才能获得优秀的人的青睐
    • 只有与优秀的人交往才能保证自己“不堕落”
     
    强迫性人格其实是隐藏的自恋者
     
     
    强迫性人格者的成长经历:
    • 直接照顾者的职业以中小学教师、护士医生、会计、质量检验人员、工程师等为最多
    • 多有童年期(0-6岁)的寄养经历
    • 多在中小学阶段成绩优异
    • 至少有一位近亲也有强迫性人格倾向或障碍
    [展开全文]
    akillers · 2016-09-16 · 强迫性人格障碍 1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典型特征:

    • 自大(夸大自己的重要性)
    • 沉浸于具有神话色彩的人生目标(渴望甚至追求无限的成功、权力、才华、美貌或爱情等)
    • 认为自己身份特殊高贵,或者极度渴望特权
    • 要求别人对自己无限赞美(希望别人绝对服从自己和特殊对待自己)
    • 利用别人(不理解别人的需求,嫉妒别人的成就)
    • 态度高傲、傲慢
     

    自恋型人格者的常见表达方式:

    • 我们XX人(宗教)是XX样
    • 没有我,你们....
    • 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的....
    •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X
    • 我什么身份,他什么身份
    •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自恋型人格是怎么看待自己和他人:
    • 看待自己是伟大、高贵、正确、全能、特殊的,看待别人是
    • 看待别人:有些人和我一样伟大高贵正确(特殊的阶层、圈子、团体),有些人是渺小卑贱糟糕的
    • 认为自己属于特殊阶层有优越感,不属于则渴望跻身特殊阶层
    • 认为自己属于某阶层
    • 渴望自己属于某阶层
     
    自恋型人格的两种类型:
    • 自我感觉良好型
    • 自卑补偿型(反向形成)
    • 当自卑补偿型碰到了自我感觉良好型(自卑补偿型崇拜自我感觉良好型,自我感觉良好型利用自卑补偿型,例子:疯狂动物城的狮子上司和绵羊下属)
     
    自卑补偿型:
    • 与自我感觉良好型不同
    • 认为自己渺小、卑贱
    • 未来会变成强大、出色、完美
    • 保护渺小的自己
    • 自卑也是一种沉浸在内心中的心态,换言之自卑也是一种自恋
    • 如果把自大看成阳性自恋,自卑就是阴性自恋(共同特点:别人不重要,自己最重要;自恋型人格更多为阳性自恋,表现为傲慢自大;自卑型人格更多为阴性自恋,表现为谨小慎微,类似于强迫性人格特点)
     
    误区:认为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行为感受
     
     
    人格障碍:
    • 长期如此
    • 大部分事情都表现出这种特点
    • 比较极端
     
    有一点自恋型人格对事业有帮助,自恋型人格障碍会影响社会适应、生活
     
    自恋型人格障碍表现:
    • 生气
    • 自恋受挫
    • 愤怒
     
    心理学的解决办法:
    自恋是人类天生的动力(一个小孩最初的愿望是什么都能干、成为样样都行的人、能掌控全世界,长大后因为遇到挫折会自我思考、周围的人会帮助他如何思考)
     
    自恋型人格障碍形成原因:
    • 成长中没有合适的人帮助思考
    • 没有遇到资源反思自己
     
    改善人格障碍的方法:
    • 在比较理智的环境中反思自己
    • 与成熟的人来往(会反馈给你不足之处)
    • 咨询师将深思熟虑的方法反馈给你(有学生想做学生会主席兼学霸,咨询师的办法:搞清他为什么这么做、谈一些现实的例子、更进一步的咨询、假如要兼顾该怎么实现)
    自身的自恋性得到改善会增加社会适应性
     
    [展开全文]
    akillers · 2016-09-15 · 自恋性人格障碍 1

    案例:某大学生花很多时间在学习上,甚至制定了很密集的时间表。一旦受外界的因素所干扰,就会觉得心烦意乱,所以比较喜欢一个人在图书馆。

      他对学习进度不满也同时在完成任务时拖延很严重,因为他总觉得哪里都有缺陷。如果发现,就会情绪低落。团队作业时,会焦虑,因为他觉得别人不如自己,导致最后是他自己完成,别人也因他的标准太高而不好说什么。

      他很少参加团体活动,认为是浪费时间。如果参加,也很难谈得来,甚至在观点不一致时试图说服别人,最后搞到不欢而散

    当事人状态:情绪容易低落,人际关系紧张,学习效率低

    别人的评价:过于要求完美,过于追求细节,固执

    精神病学定义:强迫性人格障碍

    • 人格障碍满足条件:长期且稳定、严重影响人际关系 
    • 人格障碍是一种标签:人格有点偏差,偏差得有点极端、通过心理治疗可以有所改变
    • 不是重性精神疾病:能独立生活、无幻觉妄想、无严重的情绪低落或高涨
    • 不是强迫症:无强迫与反强迫、无严重影响生活

    人格障碍:不是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障碍,不是强迫症等轻性精神障碍,是一类独特的精神障碍

    主动寻求治疗的人格障碍者并不多:认为自己的表现是合理的

    人格障碍对社会交往、职业、家庭关系影响显著

     

    常见的人格障碍:

    • 强迫型
    • 依赖型
    • 自恋型
    • 边缘型
    • 偏执型
    不常见的人格障碍:
    • 回避型
    • 表演型
    • 分裂样
    • 分裂型
    • 反社会型
     
    大众容易道德判断:
    • 自恋-不知天高地厚
    • 强迫-控制狂
    • 偏执-善猜多疑
     
    人格障碍形成基础:
    • 婴幼儿期或青少年期的成长环境(极端不大合理的环境)
    • 有一定的遗传基础
     
    人格障碍生活中并不少见
    • 人格障碍发病率(在美国约9.1%,中国不详)
    不要对号入座人格障碍、人格障碍与人格特点很难区分
     
     
    人格障碍类型主要特点:
    • 偏执型:对人时刻警惕
    • 自恋型:人分三六九等
     
    人格障碍是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会影响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工作效率
    [展开全文]
    akillers · 2016-09-15 · 人格障碍是什么? 1

    早期成长经历:

    1、无记忆的早期成长经历;

    2、有记忆的早期成长经历;

    3、人格在没有记忆前就受环境所影响;

     

    有记忆的早期成长经历:

    1、有寄养经历:

    归属感的缺失;

    2、亲子关系中的极端模式:冷漠、溺爱、过度控制、非正当的惩罚、性虐待;

    近亲突然去世,缺乏可替代的人物填补缺位

    无记忆的早期成长经历:

    进食、被怀抱、被安抚

    在不稳定的抚养条件下:形成急躁、及时满足的状态;

    在不完全的外界条件下:

    形成极端、不能运用内化的自我安慰的状态;

    例如形成分裂样人格障碍;

     

    [展开全文]
    第七颗煎蛋丸 · 2016-06-12 · 早期成长经历如何影响人格 1

    边缘性人格障碍主要表现:

    1、竭力避免被抛弃;

    2、情绪不稳定:

    心境不稳定;

    自我意识波动;

    人际关系大起大落;

    3、冲动控制问题:

    赌博;

    高风险性关系;

    暴饮暴食;

    危险驾驶;

    4、产生周期性自杀行为、自杀姿态、自杀威胁或自残;

    5、长期的空虚感;

    6、经常出现强烈的、与刺激事件不相称的愤怒

    大约有10%自杀身亡风险;

    90%经常性的自杀姿态;

    常被成为:Dr. Killer ——医生杀手;

    Cuter——割自己

    常见早期经历:

    1、父母的早逝或忽视;

    2、混乱的家庭氛围;

    3、童年期遭受严重的躯体虐待;

    4、童年期遭受性虐待

    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

    自己是坏的、邪恶的、应该接受惩罚;

    他人是恶意的、不能被信任的

    会在接近成功的时候突然放弃

    与其他精神疾病的区别:

    虽然有强烈的抑郁情绪,但不是抑郁症;

    不能用抗抑郁药物来治疗;

    会把他人想象成坏的、迫害的;

    边缘性人格的想象是易变的;

    与依赖性人格一样都害怕被抛弃,边缘性人格者表现为空虚、愤怒和强求;

     

     

    [展开全文]
    第七颗煎蛋丸 · 2016-06-12 · 边缘性人格障碍 1

    依赖型人格障碍8特点:

    1.难以做出日常决定

    2.需要他人承担生活责任

    3.难以表示不同意见

    4.难以自己开始做事情

    5.为获得好感和支持委屈自己

    6.不愿意独处

    7.亲密关系结束,立即寻找关系

    8.害怕只剩自己照顾自己

     

     

    [展开全文]
    Dailypsychen · 2016-05-27 · 依赖性人格障碍与他者自恋 1

    偏执性人格障碍:

    没有根据地怀疑别人在剥削、伤害、欺骗他;

    会怀疑同事和朋友;

    不愿袒露心事;

     

    [展开全文]
    第七颗煎蛋丸 · 2016-05-26 · 偏执性人格障碍 1

    依赖性人格障碍:

    1、没有其他人的建议和保证,很难做出日常决定;

    2、需要他人为其大多数生活领域承担责任;

    3、难以表达不同意见;

    4、难以自己开始一些项目或做一些事情;

    5、为了获得他人的培养或支持而委曲求全;

    6、因为过于害怕不能照顾自己而无法独处;

    7、一段亲密关系结束时,迫切寻找另一段关系作为支持和照顾;

    8、害怕只剩自己照顾自己的不现实的观念

    注意:人格特点不是人格障碍

    依赖性人格的形成:

    直接照顾者忽视个体或者过度照顾个体:

    忽视:缺乏基本安全感;

    过度照顾:形成依赖感;

    早期生活中经历过严重创伤;

    直接照顾者对于世界不安全、不可靠的信念传达并内化到个体的经验中

     

    [展开全文]
    第七颗煎蛋丸 · 2016-05-26 · 依赖性人格障碍与他者自恋 1

    强迫性人格障碍:

    1、工作成瘾:

    把绝大多数时间用于工作;

    认为休息是浪费时间、会阻碍成功;

    2、患得患失:

    计较微小的利益得失;喜欢收集认为有用的东西,不肯丢弃旧物;

    3、道德狂:

    一旦别人或自己行为不符合完美、精确的道德标准,就会感到失望、反感和愤怒;

    偶尔会有类似于强迫症的表现:强迫检查、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多出现在有压力的时候)

    美国发病率:2.1%~7.9% 

    强迫性人格理解自己:

    渴望成为完美、伟大、全能

    理解他人:

    觉得多数人都是不认真的、懒惰的、失败的

    认为只有与优秀的人交往才能让自己不堕落

     其实是隐藏的自恋者

    强迫性人格者的成长经历:

    直接照顾着的职业以:中小学教师、护士医生、会计、质量检验人员和工程师最多;

    多有童年期(0-6岁)的寄养经历;

    至少有以为近亲也有强迫性人格倾向和障碍;

     

    [展开全文]
    第七颗煎蛋丸 · 2016-05-26 · 强迫性人格障碍 1

    自恋性人格障碍:

    夸大自己;

    沉浸于具有神话色彩的人生目标:

    无限的成功、权力、才花、美貌或爱情等;

    认为自己身份特殊高贵;

    要求别人对自己无限赞美(绝对服从自己、赞美自己);

    利用别人:不理解别人的需求

    态度高傲、傲慢

    自恋性人格看待自己:

    伟大、高贵、正确、全能、特殊

    看待他人:

    有些人和我一样伟大高贵正确(特殊的阶层、圈子、团体);

    其他人:渺小、卑贱、糟糕

    分为两类:

    自我感觉良好型;

    自卑补偿型;

    (容易形成稳固的联盟关系,但并不稳定)

    自卑也是一种自恋

    阳性自恋与阴性自恋:都认为自己最重要,他人不重要

    出现自恋性人格的原因:

    成长中没有合适的人帮助思考;

    没有遇到资源来反思自己;

    一些改善方法:

    在比较理智的环境中反思自己;

    需要一些成熟的朋友来反馈给你不足之处;

     

     

    [展开全文]
    第七颗煎蛋丸 · 2016-05-26 · 自恋性人格障碍 1

    自恋性人格障碍

    自大,夸大自己重要性

    神话色彩人生目标:无线成功、权力、才华、美貌、爱情

    我是世界上最美的,别人认为我是最厉害的

    认为自己特殊,高贵,享受特权感觉

    希望别人对自己无限赞美,绝对服从自己,不把他的话当回事,特殊对待自己,希望别人对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对别人利用的态度,嫉妒别人成就,别人做的不算啥

    表现的傲慢,高傲

    和自我意识有关系

    表达方式:

    我们##人是##样

    我们##教##样,教会

    我们##是##,我们团体特殊,高人一等

    没有我,你们……

    是我们纳税人养活了政府,自恋表达方式

    本来谁也离不开谁,变成没有我就没有你,父母对孩子

    我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什么什么,他发现的都是最重要的,别人发现的都是不重要的

    网络上愤青

    犯我中华者,

    我的好朋友奥巴马说了什么

    我什么身份,他什么身份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看待自己:伟大,高贵,全能

    看待他人:有些和我一样伟大

    属于这个阶层有优越感,不属于则可望跻身特殊阶层

    认为自己属于某阶层,可望

    自我感觉良好

    自卑补偿

    二者稳固联盟关系,经不起时间考验,

    终于熬到头了,对方对自己不那么顺从了,

    疯狂动物城,狮子和绵羊,实际上绵羊在暗中做一些事情要搞垮狮子

    古典文学很多话题

    自卑补偿型:现在是渺小的,保护自己,未来会强大,完美,变成高贵的人,保护渺小的自己

    自卑也是一种自恋

    自大阳性自恋

    自卑阴性自恋

    谨小慎微

    核心的心理动力都可以说是自恋。

    自恋型

     

    [展开全文]
    一直爱发呆的猫 · 2016-05-26 · 自恋性人格障碍 2
    • 1
    • 2
    • 尾页
  • 授课老师

    訾非老师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专家

    最新学员

    学员动态

    孙姗姗 完成了 家庭和学校教育如何影响人格
    孙姗姗 开始学习 家庭和学校教育如何影响人格
    孙姗姗 完成了 早期成长经历如何影响人格
    孙姗姗 开始学习 早期成长经历如何影响人格
    孙姗姗 完成了 边缘性人格障碍

相关课程

大师带你学心理学

大师带你学心理学

  • 977人报名

第十二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回放视频

第十二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回放视频

  • 556人报名

訾非:专业应对强迫型人格障碍

訾非:专业应对强迫型人格障碍

  • 171人报名

訾非:拯救“完美主义者”的焦虑

訾非:拯救“完美主义者”的焦虑

  • 720人报名
    • 关于我们
    • 公司简介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讲师招募
    • 新手指南
    • 服务条款
    • 网站注册
    • 购买课程
    • 常见问题
    • 课程支付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银行转账
    • 优惠券使用
    • 售后服务
    • 售后政策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结业证书
    • 友情链接
    • 成功之道
    • 1879计划
    •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

课程存档 课程内容版权均归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京ICP备15037598号-4 Powered by 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