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与暗示(三)
间接暗示也有弊端:治好了,会认为跟你的工作没关系。
如果暗示有效怎么办?
经典案例--用心理学的方式去训练一个孩子,7岁开始做催眠,9岁考上了哈佛大学,14岁博士毕业了,16岁当教授,如此辉煌的成功--智能开发的天才战例。之后与父亲产生剧烈对抗,去找不用智力的工作,去当抄写员(智力已经开发到极致),最后穷困潦倒中、孤独和无依无靠当中,44岁就逝去了。所以培养孩子不是一场战役,而是一生的旅程,你要对他一生负责。
间接的暗示,用“不”的方式、反向的方式、委婉的方式、双重束缚的方式。
假定前提就是你把所有的暗示前面就加一个“你是不是不知道”就可以了,“你是不是不知道自己很傻”“你是不是不知道自己很聪明”你可能没发现自己有多厉害、你是不是不知道自己是多有能力的,也许你并不知道你有多少潜能...只要回答问题都是认可。这都是谈话当中时时刻刻都能用到的事情,双重束缚--“你是用支付宝还是微信结账呢”给你两种选择,其实每一种选择都是要你结账的。“宝宝,你现在是写语文作业还是写数学作业?”实际上是没有选择,必须要写作业。这种方式也会让对方限制在一种无从选择的状态,长此以往会积累很多的愤怒,因为你在操控他,他分明感觉到有点不舒服,但是没什么选择,时间久了会积累挫败感,积累愤怒和无助,对孩子的成长极为有害。所有不要刻意用这种操控的方式在孩子身上,偶尔为之,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这就叫双重束缚的问题,会把人捆死,无处可去,把对方所有的可能性给剥夺了。孩子是要翼生双翅飞起来的,但是你没给他机会,会束缚创意,所有的创意都会被你的束缚捆绑住,尤其是对孩子。我们学催眠的过程,第一,不要让这些有限制的想法束缚住你的头脑,甚至别人在控制你的时候,在无意识的、不由自主的关心你的时候,你要懂得;同时我们真正检点自己,不要用在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当中去。
所有的暗示和想法从何而来,不要把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植入给来访者,这是对人性的不尊重,你的判断未必正确。(我们现在人的智力所能理解的能够测量的物质空间、包括看到听到的、各种仪器所能观测到的只是这个宇宙的4%,其他96%都是暗物质暗能量,是我们无法理解的)我们抱着谦虚谦逊的态度,抱着尊重对生命的敬畏的态度,不要擅自给人家暗示,当今的世界变化日新月异,每一天都在变化,你今天给的暗示,你今天给的判断,明天可能都不存在了,所以不要轻易给暗示,不要做别人人生的主宰,我们做催眠师是通过这个工具去激活他内心的动力,让他能够真正发挥出自己内心的动力,真正利用他内部的核心动力,为他自己真正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