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论阶段,相对性阶段,约定性阶段.
二元论阶段,相对性阶段,约定性阶段.
不能控制青春期的躁动.
烦恼增多.孤独,压抑
长大了,成人了.
成长者对自己的认识有正确的认识,但父母不能.
第10章 课时54 三级咨询技能2
第二节 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
第一单元 商定咨询目标
一、商定咨询目标的前期工作
通过与求助者协商,确立双方共同接受的咨询目标并加以整合
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what when where
why which how who
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谈话方式
年龄特征:儿童边玩边谈 青少年平等友好关系
老年人充分尊重他们
性格特征:暗示性者语言要明确坚定
抑郁个性者语气要温和
强迫个性者推理要合乎逻辑
依赖过重者不宜提供较多的支持
问题特征:受压抑的人尽可能让他们宣泄自卑的交谈多给予鼓励 处于危机状态的人要沉着、果断
文化特征: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考虑到社会文化环境个体价值观念
二、咨询目标的定义、来源、商定时机与特征
目标要素:多层次统一
可以评估
属于心理学性质
有效目标:具体 可行 积极 双方可接受
三、商定咨询目标
确定切入
一种是先解决主要的 另一种是先解决容易的、次要的、再解决困难
找出主要问题:就是求助者最关系、最困扰、最需要解决的
双方商定目标
1在确定首先解决的问题时需要求助者与咨询师的共同参与,咨询师不能自己确定目标
2双方目标不太一致,应以来访者为主
3目标随咨询的深入可调整
四、咨询目标的整合
大目标 即终极目标,是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小目标 把某种心理状态的调整作为自身成长(终极目标)的一个环节
五、商定咨询目标的注意事项
1求助者并不都能提供有效的目标
2某些咨询师对咨询目标存在错误观念
咨询师完全中立,不带任何自己的价值观念
给求助者灌输传授一些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
把求助者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
把求助者能否适应环境作为咨询目标
3不同的心理咨询流派有不同的咨询目标
流派 咨询目标
人本主义 自我实现
行为主义 帮助求助者学习建设性的行为,改变消除不良行为
精神分析 将潜意识意识化,重组基本的人格,帮助求助者重新体验早年经验,处理压抑的冲突
完形学派 觉察体验,激励责任,以内在支持对抗外在诱惑
理性情绪 消除自我失败感
交互分析 成为自主的人
现实治疗 发展成功的统整感
第二单元 商定咨询方案
一咨询阶段的划分
诊断阶段:建议咨询关系,收集信息,心理诊断,调整求助动机,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咨询方案等
咨询阶段:是最核心、最重要的实质性阶段。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和行为
巩固阶段:是咨询的总结、提高阶段
二、制定咨询方案
咨询目标
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
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
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咨询效果及评价手段
咨询费用(标准?)
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方案商议)
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求助者责任:
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求助者权利:
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有权利选择和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求助者义务:
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咨询师责任:
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咨询师权利:
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咨询师义务:
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
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第10章 课时53 三级咨询技能1
本章要点
本章的学习内容是咨询师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机能,也是咨询师操作机能考核的重点,要领会和灵活运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建立咨询关系-制定个体咨询方案-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
第一节 建立咨询关系
咨询关系(咨访关系):
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在咨询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
建立关系式心理咨询的核心
第一节 建立咨询关系
咨询关系的建立受咨询师和求助者的双重影响
咨询师 求助者
咨询态度 咨询动机、合作态度、期望程度、自我察觉水平、行为方式、对咨询师的反应
建立咨询关系
第一章 尊重
尊重:意味着把求助者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特性与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对待
1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
2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
3尊重意味着以礼待人
4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
5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
6尊重应以真诚为基础
实景演练---
来访者:你知道吗?我今天本来不想来见你,所以我迟到了。以前我跟你说过,我没有把握男朋友是否真的爱我,还是只因为我长得漂亮。对你,我也有一样的不确定的感觉,我觉得你之所以关心我,是因为你的职业习惯。我觉得孤独,感觉自己只不过就是坐在你面前的一个心理上有问题的人而已。
咨询师:对于你这种不确定我是否真的关心你,和犹豫着要不要来见我的挣扎,我都是非常的关心的。我想我也能感受到你害怕我简单地把你当成一个我的职业对象来对待,而不是出自内心的真正的关怀。今天你能那么真实的说出你对我的不确定态度和来与不来的挣扎,一定是鼓足了勇气吧!我真的很高兴也感谢你能对我分享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想让你知道,我对你的关怀是真实的
点评:这个回答显示了咨询师意识到来访者的“勇气”并给予肯定,并且能将心比心地接受对方的挣扎和痛苦,使来访者觉得被尊重。这种回答能减少说话人的紧张、担心和焦虑,而且有很强的自尊和价值感
热情 : 与求助者的距离更近些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仅有尊重而没有热情,咨访之间会显得有些公事公办,两者结合,才能情理交融,感人至深
尊重:以礼待人,平等交流,富有理性的色彩
实景演练
请你接待一位初次来访的求助者,做到体现热情
寒暄 倒水 生活事件交流 耐心倾听 结束关怀关注 适时提醒 鼓励 布置作业
建立咨询关系
第三单元 真诚
咨询师以真正的我出现,没有防御式伪装,不把自己藏在专业角色后面,不带面具,表里一致,真实可信地置身于二者的关系中
1真诚不等于说实话
2真诚不是自我发泄
3真诚应实事求是
4真诚应适度
实景演练
假如你的来访者未婚先孕想要堕胎,但又怕会让自己的男友不高兴,因此想要了解咨询师本人的想法
咨: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我自己曾经也反复挣扎了许久,一方面我觉得胎儿也是生命,也有权利活下来,但我也认为女人也应有自由来决定要留此胎儿与否。我是在很难说那一方面才是最好的,但是我觉得每一个人在做此决定的过程中,都要慎重,不能轻率。要衡量多方面的得失厉害,以免将来后悔。你似乎很在乎我的立场,是吗?你的看法又是如何呢?
点评:不仅真实诚意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也考虑到了对方的立场,并却给对方一个机会来探讨及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种考虑双方的说法,是双赢的表达,既不委屈自己的真实性,又尊重了对方,这种就叫真诚的沟通态度
建立咨询关系
第四单元 共情
被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家认为是影响咨询进程和效果的最关键的咨询特质
投情 神入 设身处地 共情 同感心 通情达理
同理心
人生经历不同 问题角度 格局不同 容纳度不同
困扰的事对他来说就是一件大事
罗杰斯-共情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1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3咨询师运用技巧把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缺乏共情后果
A求助者感到失望
B求助者觉得受到伤害
C影响求助者自我探索
D影响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反应
做好共情六法
1出入参照框
2设身处地地理解
3表达因人而异
4把握时机,应适度
5善于把握角色
6善用躯体语言
7考虑来访者背景
8验证共情
共情的五个水平
举例:求助者(皱着眉头、声音很大)我与妻子的关系很糟糕,根本无法交流
水平一 对求助者的信息没有理解和指导,只有安慰或提出问题
咨:(微笑着摆摆手)你先不要下定论嘛,什么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水平二 只对求助者认知层面的信息表达了理解,忽视了情感层面的信息
咨:(面部很平静,语气平和)你们夫妻关系很不好,难以交流
水平三 对来访者的信息从认知、情感两方面来理解,但是没有指导
咨:(点着头,皱着眉)你们夫妻关系不好,难以交流,这一定使你很苦恼
水平四:来访者的信息表达了全面的理解并提出指导性建议
咨:(点着头,皱着眉,声音很柔和)你们夫妻关系不好,难以交流,这一定使你很苦恼,你看我们是否可以想出什么办法改善这种情况呢?
水平五 对求助者的信息表达了全面的理解并提出指导性建议和具体措施
咨:(点着头,皱着眉,声音很柔和)你们夫妻关系不好,难以交流,这一定使你很苦恼,你看我们是否可以想出什么办法改善这种状况呢?比如是否可以通过书面交流?
建立咨询关系
第五单元 积极关注
对求助的言行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其拥有正向的价值观
避免盲目乐观反对过分消极立足实事求是
有利于咨询关系、促进沟通、有治疗效果
实景演练
求助者背景:小明,男,13岁,初一,180斤,喜欢上网,迷恋游戏,喜欢和女孩子玩,也挺受女孩子们的欢迎,学习成绩永远倒数第一。在父母和老师眼中一无是处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尊重 热情 真诚 共情 积极关注
技术 内容
尊重:完整接纳,一视同仁,信任对方,保护隐私,真诚为基础
热情:初次来访时适当询问,表达关切;注意倾听求助者的叙述;耐心,认真,不厌其烦
真诚:咨询师以真正的我出现;没有防御式伪装
共情:体验别人内心世界,不是必须与求助者拥有同样的感情,缺乏共情容易使咨询过程出现障碍,使用共情需要注意6个方面
积极关注:对求助者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注意避免盲目乐观、反对过分消极、立足实事求是
第9章 课时52 二级诊断机能2
第二单元 识别重性精神病
复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重点掌握IDC-10中精神和行为障碍的诊断知识
精神症状 认知障碍(感知觉 思维 注意 记忆 智能 自知力)
情感障碍
意志行为障碍
IDC-10中的有关内容
双向情感障碍(白领) 抑郁症发展 适应障碍
分离性(转换)障碍 难以解释的躯体主诉
进食障碍 睡眠问题(失眠) 性功能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多动障碍 品行障碍 遗尿症
居丧障碍
第三单元 常见人格障碍的特点
ICD-10指出人格障碍有三个要素
1早年开始,于童年或少年起病
2人格的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导致坚固和持久的适应不良
3对病人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
人格障碍及其分类
类别 特点
偏执型人格障碍 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
分裂性人格障碍 观念、行为和外貌的奇特、情感冷淡,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冷酷无情
冲动性人格障碍 情感爆发,伴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
表演性人格障碍 过分的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注意
强迫性人格障碍 过分谨小慎微 严格要求 完美主义 内心不安全感
冲动型人格障碍 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缺乏冲动控制
依赖性人格障碍 过分依赖
识别病因
第一单元 生物学因素
工作程序
咨询或检查求助者是否有躯体疾病
对有躯体疾病的求助者,确定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有无因果关系
考虑生理年龄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
考虑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
第二单元 社会性因素
生活事件-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生存环境-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文化
第三单元 心理、认知因素
1错误认知或观念
2对现实问题无误解或错误评价
3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事的持久偏见
4记忆中持久的负性 情绪记忆
5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
6经验系统中存在的不利因素
7价值观的偏离
8心理发育停滞
注意事项
影响认知评价的因素
来自童年的固定信念
来自以往生活中的挫折和痛苦经验
负性自动想法对认知评价的影响
识别负性自动想法 提问
情景联想
家庭作业
角色扮演
诊断流程
1根据有无自知力,是否主动求治,有无逻辑思维混乱,有无幻觉妄想,三原则确定正常心理或异常心理(排除精神疾病)
2判断心理健康还是心理不健康
3根据(冲突、泛化、刺激强度、精神痛苦程度、病程等)明确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还是神经症
4根据主导症状确定心理障碍在症状分类中的位置(大类如神经症)
5诊断心理障碍具体性质(小类如恐怖性神经症)
6根据症状表现,以三原则鉴别大类开始,再鉴别同类心理问题(如疑病症、强迫症、焦虑症)-鉴别诊断
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生物原因:青春期、更年期
遗传因素、生理缺陷、躯体疾病、性别、年龄等
社会原因:1存在负性生活事件,如找工作失败2家庭教育:父母对他要求高3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4人际关系
心理原因:1存在明显认知错误2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3被焦虑情绪所困扰,不能自己解决4个性特征:性格较内向,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第9章 课时51 二级诊断技能1
实操考试分析
技能考试 60%:心理诊断机能 心理咨询机能 心理测量机能
案例不定项考试 案例问答题
案例不定项考试 考试内容分析
1一般资料(求助者自然情况)
2求助者自述
3补充资料(或心理咨询师了解到的资料)
4心理测量结果
5提取资料(或会谈资料)
题型
案例不定项 1-100 100 120mins
基础、咨询、测量、诊断
案例问题题 1-8 100
咨询、测量、诊断
相关知识回顾
二级诊断 三级诊断 变态心理学
诊断机能需要掌握的内容
初诊接待 初步诊断 鉴别诊断 原因分析
三级:12 二级1234
诊断分类 三原则
1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
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
三种诊断标准
ICD-10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 第5卷
DSM-IV
CCMD-3
初步诊断
第一单元 与神经症相关的鉴别诊断
一神经症评定方法
心理冲突 特点
常形 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夫妻感情不和、失业等) 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变形 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事情(洗手、东西摆放的位置等) 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
二、神经症评分方法
内容 1分 2分 3分
病程 小于3个月 3个-1年 1年以上
精神痛苦
社会功能
三、判断神经症和疑似神经症
心理冲突属于变形心理冲突,即神经症性心理冲突,同时符合神经症及亚型诊断标准,即可诊断为神经症,并确认亚型(恐怖、焦虑、强迫、躯体障碍、神经衰弱)
心理冲突属于变形心理冲突,未达6分 可疑神经症
神经症的描述性定义
许又新《神经症》
神经症特点:意识冲突、精神痛苦、持久性、妨碍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
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
四、神经症与器质性疾病鉴别
神经症可有躯体症状(心身)
头痛、心慌、胸闷、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尿频
器质性疾病可有心理症状(身心)
焦虑、抑郁、失眠
五、主要鉴别点
鉴别点 神经症 器质性疾病
心理症状 有 可有
躯体症状 可有 有
躯体症状相应体征 无 有
躯体症状相应辅助检查 阴性 阳性
六、神经症与人格障碍的关系
人格障碍
人格明显偏离正常,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
神经症与人格障碍的关系
并非相互排斥、常常两者共存
神经症患者人格障碍发生率 40% 70%
七、不同类型的神经症
1神经衰弱
2焦虑性神经症
3强迫性神经症
4恐惧性神经症
5疑病性神经症
6抑郁神经症
神经衰弱:
脑功能衰弱的症状:精神易兴奋与易疲劳
情绪症状:烦恼 易激惹与紧张
心理生理症状
各种躯体不适症状,但没有相应病理性改变的证据
焦虑性神经症
A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包括广泛性焦虑及发展性惊恐状态两种临床表现
B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焦虑的情绪体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运动性不安
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
长期感到紧张和不安
常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
运动性不安
急性焦虑(惊恐障碍)
起止迅速
有濒死感、窒息感、失控感、发疯感
伴有严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心脏、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症状
恐怖性神经症
过分和不合理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
明知恐惧反应过分或不合理,但难以控制
发作时常伴有明显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极力回避恐惧的事物或情境,社会功能受损场所恐惧症的表现
常伴有抑郁、强迫、人格解体等
临床表现
按恐惧对象: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单一恐惧症
强迫性神经症
1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类神经症
2明知强迫症状没有必要,但无法摆脱
3强迫观念和冲动来源于自我
4强迫和反强迫并存
5病程迁延者可表现仪式动作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临床表现:1强迫观念(怀疑、回忆、穷思竭虑)2强迫情绪 担心 3强迫意向 冲动 4强迫行为:强迫检测 强迫洗涤 强迫计数 强迫性仪式动作
疑病性神经症
对自身的健康情况过分关注,深信自己患了一种或多种躯体疾病,与事实不符。病人四处求医,反复检测,但检测结果及医师的解释并不能消除病人的固有成见
临床表现
1对自己健康的过分担心
2对身体的过分注意,部分病人把正常人所忽视的生理感觉加以夸大或曲解,而成为患严重疾病的依据
3感觉过敏和疑病观念(妄想除外)
抑郁性神经症
兴趣减退、悲观、无助、自我评价低、精神疲惫、感到生活没有意义等
社会功能受损较轻,自知力完整或较完整
至少持续2年,在这2年中,很少有持续2个月的心境正常间歇期
抑郁性神经症和抑郁症的区别
名称 归属 特点
抑郁症 重性心理障碍(精神病性的)
有自杀行为,自罪妄想,心境低落或悲伤,兴趣丧失,易激惹,焦虑,精神紧张,意向下降,焦虑,失眠,晨重晚轻
抑郁性神经症 中度心理障碍(非精神病性的)
有自杀想法,没有晨重晚轻,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无助,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低
注意事项
有些神经症的求助者,偶尔也会出现类似精神障碍的症状,要仔细询问加以澄清和鉴别
有的人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下,出现类似神经症的症状,当刺激消除后情绪好转症状消失,不能诊断为神经症
所谓没有器质性的病变做基础,是指求助者的症状能用器质性病变来解释
总结:
常见词汇:1感到痛苦,希望需求帮助
2与处境不相称的
3明知道,但就是
4反复,控制不住
5伴有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躯体障碍)
神经症的治疗
药物治疗:控制和缓解症状
心理咨询:不但可以缓解症状,加快治愈过程,而且能帮助患者学会新的应付应激的策略和处理未来新问题的技巧
第8章 课时50 三级诊断机能4
第三单元 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其同意
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性质,选择恰当心理测验项目
测验结果如果与临床观察、谈话法的结论相左,不可轻信任何一方。必须重新进行谈话,而后再进行测评
测验的选择
智力:韦氏、瑞文
人格测试:MMPI EPQ 16pf
心理与行为问题:SAS(HAMA) SDS(HDMD) SCL-90 (BPRS/BRMS)
应激及相关问题评估:LES、社会支持、应对方式
避免乱用 避免地毯式轰炸
正确使用心理测试
选择合适求助者使用的心理测验
征得求助者同意,方能使用心理测验
常用的心理测验有: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与行为评定量表,应激及相关量表
重点量表:MMPI EPQ SCL-90 SAS SDS LED
二级注意:HAMA HAMD BPRS和BRMS
第四单元 一般临床资料整理与评估
一般资料P15
个人成长史资料P16
求助者目前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状态P17
资料来源的可靠性 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可能因素职业倾向对理解资料的影响
一、一般临床资料整理与评估
整理临床资料包括的内容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个人成长史、目前状态:精神、身体、社会
二、按提纲整理个人成长史资料
婴幼儿期:围产期、出生时的情况,包括母亲身体状况,服药情况,是否顺产
童年生活
青年期:崇拜的人 爱情 喜欢的书
学习升学有无挫折 就业挫折 婚姻挫折
有无最好的朋友
个人成长中重大转化,以及现在对它的评价
三、按提纲整理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于社会交往状态
精神状态: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
2情绪、情感表现
3意志行为(自控、言行一致性)
4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
身体状态
1有无异常感觉
2近期体检报告
社会工作于社会交往
1工作动机 考勤
2社会交往 是否良好
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资料整理
精神状态:1注意力不集中 2紧张不安焦虑
生理功能改变 躯体异常感觉:头痛疲劳全身酸痛睡眠障碍
社会功能状况工作效率下降
四、对资料的可靠性加以说明
间接观察:非专业人员、专业人员
非专业人员:亲友或中介人员的资料 不能用专业要求
专业人员
五、按资料性质进行分类整理
相关知识
注重行为的观察
偏离标准的行为
显眼和突出实践
对临床资料的解释
验证资料的可靠性
补充提问
心理测验
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
验证资料可靠性方法
给临床资料赋予意义
三个思路:就事论事 寻找相关 分析迹象
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可能因素
过分随意交谈,倾向性形成暗示
同一咨询机构早期印象
必须考虑求助者的处境和人格特点灵活作出交谈计划
职业倾向对理解资料的影响
非专业认识:用日常生活眼光
病理学观点:是否有病
行为主义:侧重于学习
生物学家:人的发展生长角度上 自我发展受阻
生态学观点:当事人的问题是与环境失去了平衡
注意!
一定要仔细严格和按技术要求搜集资料
集体一件
第五单元 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的资料
询问求助者以往是否去过医疗机构,详细阅读就诊的病例和有关资料
询问求助者以往是否去过心理咨询机构,心理机构治疗的情况
就诊原因
诊断结果
治疗方法
用药情况
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详细了解既往史
以免求助者主观上认为那些重要,那些不重要
忽略有价值的细节
避免加大对求助者的伤害
不可再求助者面前对以往的失误进行挑剔和嘲讽
失误是难免的
知识回顾: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摄入性会谈 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
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
第8章 课时49 三级诊断技能3
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第二单元 摄入性会谈
一确定会谈内容和范围所依据的参照点
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心理测评结果初步分析
上级心理咨询师下达的目标
二确定提问方式(意义)
直接关系到咨询关系的建立好与坏
问题提得好
使求助者感到被咨询师所理解,可以促进咨询关系,增进交流
问题提得不好
使求助者处在被审问的地位,可损害咨询关系,破坏信息交流
三、有效倾听
全身贯注倾心地听
不能随便打断求助者谈话
不随便插入自己的评价
注意思考内容的逻辑
及时把握关键点
四、控制谈话方向
释义:把患者的话重复一下并做解释,解释完以后,立即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
中断:用恰当的方式使在谈话暂时休止一下
情感反射:有意识地刺激求助者,使之把谈话转向某类问题
引导:由原来的话题经由一段中介而引出新话题
五、对谈话内容归类
在咨询交谈中,一般情况下,不能做笔录,更不能录音和录像,除非得到求助者同意
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问题(经受的挫折或不良行为等)
现实生活状况
婚姻状况
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身体方面的主观感觉(主观症状)
情绪体验、生活态度
其他
六、结束会谈
结束会谈时必须申明和承诺的话
内容总结 保持原则 家庭作业 下次安排
三、相关知识 谈话法简介
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
1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
听的意义: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治疗
耐性细致地听求助者叙述自己的苦闷,本身就是对他的安慰和鼓励
只有诚恳地全身贯注地区倾听,求助者才有兴趣讲述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事件
SOLER
Egen(1994)提出了下列五要素(简称)
面对(SQUARELY)
开放身体姿势(OPEN)
身体前倾(LEAN)
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EYE)
身体姿势放松(RELAX)
咨询师在倾听的过程中应注意:
不能表现出漠不关心和不尊重
不能表现出急躁和愤怒表现
避免为了取得有用的信息,而不断地打断求助者的会谈
开始接触时,可以自我介绍和谈一些与求助者无关的事以缓和气氛
让求助者自由地谈论问题,并随时表现出对求助者所谈的问题感兴趣
身体语言
身体前倾,态度积极(感兴趣) 更积极诱使他做决定
头、眼朝上(缺乏兴趣) 吸引他
两手抱于胸前(反对) 避开或沟通影响
身体坐不前倾不后仰(中立)争取他的合作
摸着下巴(在思考)促使他做出决定
态度-非评判性态度
对他的行为或情绪发生的规律或必然性有肯定的看法
对其社会效应和其他后果仍是一种保留态度
理解 是态度中最中性化的和非批判性的
理解不代表认可
内容区别
对患者的谈话内容首先要做程度上的区别
区分情绪或想法与行为对决定咨询措施是重要的
对谈话内容的真伪进行鉴别,不能完全按患者谈的内容对症状归因
会谈法的种类
摄入性会谈:了解病史及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态灯
鉴别性谈话法: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测试
治疗性谈话:针对精神变态和行为异常所进行的谈话
咨询性谈话:设计的往往是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职业选择、人员的任用和解雇、家庭关系问题、婚姻恋爱中的问题,子女教育培养问题等等
危机性谈话:这是一种特殊情况,针对发生意外的求助者;如遭到强奸、想自杀、突然受精神创伤等
怎样提问题
提问过多得基本原因
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心理障碍和对求助者的谈话内容缺乏基本理解
最有帮助的办法是把封闭式提问变为开放式提问
不善于掌握语言交流的技巧
开放性提问(open-ended question)
通常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等词来发问
让求助者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的说明
封闭式提问(close-ended question)
通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等词,而回答也是是,否式的简单答案
这种询问常用来收集资料并加以条理化,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缩小讨论范围
不恰当的问题(提问过多)所带来的消极作用
造成依赖
责任转移
减少当事人的自我探索
产生不准确的信息
当事人可因为处在被审问地位而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
提问过多可以影响交谈中必要概括与说明
凯利提问性质归类
1为什么 的问题
有强烈的暗示性,暗示当事人的行为或情绪是错误的
可以改为怎样和什么的形式
2多重选择性问题
实质是封闭式提问,如你有什么感觉,是沮丧还是生气?
3多重问题-连珠式提问
4修饰性反问
常使谈话陷入僵局,把所谈内容引向空洞和抽象的评价,如您只谈学生学习不好,可当今的教师水平又是什么样子?
5责备性问题
6解释性问题
咨询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而非推动求助者去自我探索
谈话内容的选择(谈话内容选择的原则有哪些?)
适合患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患者的兴趣
对患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对患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对深入探索患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对患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对改变患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
会谈法的有效性
四、注意事项
摄入性会谈注意事项有哪些
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提问者避免失误
除提问和引导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第8章 课时48 三级诊断机能2
初诊接待 获得资料 确定工作范围
分析综合
初步诊断
第一单元 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
工作程序
一、由不同途径收集到的临床资料(与求助者临床症状相关的——
二、资料纵向比较,验证可靠性
三、临床症状与相关因素的联系(说明是关系或横向影响关系)
一、确定资料的可靠性
二、按先后次序,列出临床表现及程度
1生理躯体症状表现
2心理情绪情感表现
3社会、工作、人际交往情况
三、找出引起心理问题的关键
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
存在各种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
确定造成求助者问题的关键点
病因分析
综合整理分析资料,对求助者问题可能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生理因素
年龄 性别 躯体疾病 家族遗传
二社会因素
现实刺激事件 会支持系统
三心理因素
个性特征认知 为模式 情绪 人际交往特点
注意事项
一必须认真对待资料来源可靠性和资料的真实性
未经验证的资料不能做为分析问题的依据
二资料的分析不能有主观随意,要复合客观逻辑
第一单元对求助者形成初步印象
一般心理健康水平分析
初步印象:心理咨询人员对资料整理分析之后,必须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就严重程度和归类诊断方面,形成大致判断
诊断程序
心理诊断的概念
使用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十项指标,对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衡量(健康心理学)
选择有效的测评工具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量化的系统评估
对某些含混的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初步区分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心理诊断的概念
最早出现在罗夏的《心理诊断》一书中。提出这一概念时专用于精神病学领域
临床心理学中为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的对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其边缘状态所进行的定性区分和判断才是以心理评测结果为依据的
心理诊断的概念
广义的心理诊断
以正常成人和儿童为对象的心理测量工作
狭义的心理诊断
作为精神病付诸诊断手段和对各种心理障碍进行确诊的测量工具
严格意义上的心理诊断
临床心理学中专门用于咨询和治疗的测量方法
注意事项
避免“贴标签”应以现实的临床表现为依据
对难以确定诊断的案例,力争通过会诊解决问题
心理诊断的“三三”原则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三模式)
症状、严重程度、病程(三个维度)
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三种心理特征)
初步诊断
第三单元 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变态与健康部分)
心理正常:心理不健康: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心理异常:神经症、人格障碍、精神障碍
一、判断方法
三原则 郭念锋(P26)
主客观统一、内在协调一致、个性的相对稳定
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行为表现
求医行为、自知力
二、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行为表现定性
精神分裂症:幻觉、妄想、紧张综合征
抑郁症:“三低”,即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
躁狂症:“三高”,即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
神经症:心理冲突
三、确定工作范围:
明确自己的胜任力
健康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
精神病性问题的辅助性工作
神经症性问题
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其为神经症或重性精神病
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
患有“神经症”的求助者对自己的症状是有“自知力”的;相反“重性精神病”患者对自己的症状没有“自知力”
所谓对症状的自知,是指求助者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以及对这些异常做怎样的解释
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定性分析依据(正常 异常 定性)
健康 不健康:一般、严重、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常形冲突
变形冲突(不是现实原因 非道德)
异常: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精神障碍
(心境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生理心理障碍 癔症)
人格障碍
第四单元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一、把握主导症状
所谓主导症状是指那些使求助者感到痛苦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异常的心理行为表现)。有些主导症状可能具有诊断或鉴别诊断意义
二、掌握一般心理问题的特点
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
这类心理问题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心理咨询有较好的效果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有因 由现实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有时 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间断地持续两个月
有度 可控 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
社会功能 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未泛化 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第五单元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有因 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体验着痛苦情绪
长时 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再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不可控 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
社会功能 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泛化 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
心理诊断分类
表现
持续时间
程度
症状泛化
第六单元 心理评估报告
临床资料的核实:一般使用调查法
评估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状态
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的分析
写出分析评估报告
诊断的基本流程:
准备工作-初诊接待-确定咨询方式-摄入性会谈-使用心理测验-整理临床资料-确定关键点
是否属于咨询范围(三原则 典型症状 求医行为 自知力) 转诊
第8章 课时47 三级诊断技能1
心理操作部分
心理诊断
心理测量
心理技能
心理咨询师必备的心理诊断思路
1找症状
2下诊断
3立依据
4作鉴别(2级以后)
5觅原因
6举措施
7定方案
8做评估
单元结构图
学习目标、工作程序、相关知识、注意事项
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第一单元 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准备工作-接待方式、语言-询问-表明态度-保密原则-性质说明-权利及义务-协商、确定咨询方式
一、做好准备工作
表现出咨询人员应有的仪态
衣着-整齐
坐姿-端正
表情-平和
距离-正常社交距离(1.5米左右)
目光的接触-扫视对方的眼神或表情,
不可直视
(服装入时 坐姿随意 正视对方)
二、礼貌地接待方式和礼貌语言
起立迎接来访者,以手示意定坐,平和地说“请进”“请坐”
简单合适的言语
“我很愿意向您提供心理学帮助。”
“如果同意的话,请您填写这张表格。”
“非常欢迎您前来咨询,谢谢您的信任。”
填表
介绍
三、间接询问-直接逼问
间接询问:针对某一问题采用迂回策略的方式提出问题
我很愿意为您提供心理学帮助
我很希望知道,我在哪方面能向您提供帮助
您希望在哪方面得到我们的帮助
直接逼问:
针对某一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
你有什么问题?
出了什么事?
你不觉得你的想法是多疑吗?
怎么啦?说吧!
你想想看,这样做有什么意思吗?
四、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
是否属于临床心理学范围:转诊
是否与自己的专业方向一致:转介
是否做好充分准备,能够接诊
不能轻率承诺和保证
五、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
贯穿心理咨询职业活动始终
对求助者全面信息资料的保密
保密例外:三种情况下
1伤害自己2伤害他人3妨害公共安全
保密信息的暴露程度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一旦违职泄密,求助者有诉诸法律的权利
六、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
关键词:立即 协助 过程
应立即简要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使用心理学技术
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求和帮的关系
咨询师是一个过程(3-5次?)
七、说明求助者的权力和义务
权利:有权选择心理咨询师
有权确认咨询师的执业资格
有权知道收费标准
有权中止咨询
义务:有义务向咨询师说明情况
提供与自己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信息
有义务按共同商定的时间表进行工作
如有更改要事先通知
有义务按时完成家庭作业
有义务按规定缴费
八、与求助者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
咨询时间
咨询次数
咨询理论
但不包括咨询地点和参加人员
相关知识
第一印象
危机处理
问题表现形式
注意事项
1避免紧张情绪(多练习)
2语言表达
避免使用方言、生活化语言
3反复说明保密原则
4心理测量有限性
不能夸大心理测量、心理咨询的功能,不能再咨询范围以外向求助者提供帮助和作任何承诺
5咨询时的仪态
不许吸烟,不许做多余的下意识动作
绝对不许饮酒或服用兴奋、镇静等药物
交谈中不能东张西望,应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或发问
第7章 课时45 咨询心理学3
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分类一般程序
一、心理咨询的3大对象
1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
2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
3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病患者
二、心理咨询的任务
1认识自己在内、外世界(第一任务)
2纠正不合理的欲望和错误观念
3学会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
4使求助者学会理解他人
5使求助者增加自知之明
6协助求助者建构合理的行为模式
(一)认识自己的内、外世界
1心理咨询的第一任务,就是帮助求助者认清自己的内外世界
2咨询师指出内外世界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的“积极适应”能力,特别对有外控倾向的宿命论者,很有必要
3应更多侧重对内部世界的认识和评价,认识到自己尚未解决的内部冲突
4许多问题是自己造成的,理顺自己内心的情结,软弱的内心世界会变得坚强
如果你去祝福某人,就让他去做CEO,友谊、美酒、庆典会充盈他的内心;如果你诅咒某人,
(二)纠正不合理的欲望和错误观念
1求助者经常盲目自信,确信自己是正确的,认为自己十分清楚需要什么,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2心理咨询的任务之一就是协助求助者纠正自己的错误思维和观念
3帮助他们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从而为他们加速自我成长,由“自为地生活”发展到“自觉地生活”奠定可靠基础
(三)学会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
过去:历史
现在:可把握的时空
未来:希望
生活必须永远面对现实,这是生活的真谛
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马云
(三)学会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
1感性反应:对外部事物的情绪化应对,一种儿童式的应对行为
2理性反应:一个人心理发展成熟的表现。在心理健康人群中表现得最广泛
3悟性反应:超现实的反应形式,人们往往以一种超脱的态度,用哲理把事物看穿
应对现实
(四)使求助者学会理解他人
1任何个体,都有发自人性的依附本能。彼此理解,是满足此类本能的必要条件
2心理咨询师如果协助求助者唤起自己的依附本能。他们就能自觉地理解他人以及理解群体对自己的重要性
3一个人一旦把自己溶解于群体之中,一旦理解到自己与他人的这层关系,那么,这种理解,就可以成为缓解、甚至平复人际道德冲突、恢复人性平静的关键
(五)使求助者增强自知之明
自知之明:个人的片面经验、扭曲的社会需求以及不合理的生物需求,都可以产生片面的自我认知。使自己自觉、不自觉地对自己做出错误评估。这时,一个人就会处于“无自知不明”的状态。自知之明的目标,是中国文化以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方世界的修身标准。
(六)协助求助者构建合理的行为模式
受不合理行为模式困扰的求助者,若想改变自己的现状,必须在心理咨询师的协助下,建立一种新的、合理的行为模式
解除心理问题的要害,不在于求助者能否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欲望,而在于求助者能否将合理的思想和欲望付诸行动
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分类和一般程序
一、心理咨询的分类
1咨询的性质 发展咨询和健康咨询
2咨询的规模 个体咨询与团体咨询
3根据咨询的时程 短程咨询,中程咨询和长程咨询
4根据咨询采用的形式 门诊咨询、电话咨询和互联网咨询
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
搜集资料-分析-评估-诊断-鉴别诊断-制定方案-搜集资料
(一)资料的搜集
2资料的内容
01人口学资料
02个人成长史
03个人健康(含生理、心理、社会适应)
04家族健康
05个人生活方式、个人受教育情况
06对自己家庭及成员的看法
07社会交往状况(与亲戚朋友同学同事邻里关系)
08
09自我心理评估
10近期
(二)资料的分析
排序:按出现时间排序
(三)综合评估
(四)诊断
(五)鉴别诊断(防误诊)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咨询方案是心理咨询进入实施阶段时必备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
一、幼儿、儿童期心理咨询:
最大威胁 安全感 儿童心理障碍对以行为障碍为主,如多动、缄默、多余动作、攻击或退缩行为
推荐读物 《小鲍庄》 《阿甘正传》
复习要点
安全感
行为障碍
入学后的不恰当对待
厌学
反抗期
性问题
二、少年期的心理咨询
行为和心理障碍的原因:
学前期不良教养的影响
承认的错误对待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冲突:
1学习压力
2恋爱与性压力
3人际交往压力
4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等
行为问题:包括厌学、家庭内暴力、出走、自杀、反社会行为
1人格发展 增加独立自主的欲望与需要,建立自我界限
2人际关系 跟父母逐渐疏远,喜欢跟同辈亲近来往
3心性发展 进入生殖期,开始与异性交往
4社会发展 自我认识感的增加,在社会场合关注自我角色
第二单元 青年时期的心理咨询
特征 心理问题的特征 为进取而处在不间断的焦虑之中
根源
关键
社会需要时变成压力还是变成动力的问题,是所有青年的共同问题,也是容易变成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
成绩优异的学生并不一定有严格的思想逻辑和健全的个性
复习要点:
为进取而处在不间断的焦虑之中
第三单元 中年人的心理咨询
特点:在社会、家庭和自我需求的重压下产生心理问题
1子女教育问题
2婚姻关系问题
3工作压力
4经济生活压力
5自身的发展与提高
6照顾父母问题
第四单元 老年人的心理咨询
需求:健康和依存的需求
工作的需求
尊敬的需求
安静的需求
常见问题
退休带来的个人价值问题
生病(慢性病或严重病)对情绪的影响
痴呆
对死亡的恐惧
老人虐待问题
贫穷、孤独、丧亲、残疾等
第7章 课时44 咨询心理学2
一、精神分析理论观点
1弗洛伊德创立
《精神分析引论》又称为“性学三论”
即《过失心理学》、《梦》、《精神病通论》合编而成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大致可以概括为5个:
关于心理结构 关于人格结构 关于心理动力
关于心理发展 关于适应问题
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
1、分区观点:心理结构
意识是心理结构的表层,它面向外部世界,是由外在世界中的种种文化内容构成
1前意识: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负责警戒任务。有用的、意识可以接受的愿望和冲动在这里被选择、加工,然后被释放到意识层面
2潜意识(无意识):是人心里活动的深层结构,被认为是原始欲望和冲动的储存仓库。
补充:无意识的证据
1梦:无意识的需要,愿望,冲突的符号表现
2口误与遗忘
3催眠后暗示
4由自由联想导出的信息
5投射技术导出的信息
6精神病症状中的象征性内容
2、人格结构
本我 快乐原则;先天而来
自我 现实原则;是本我与外界关系的调节者,本我与超我之间的调节者
超我 道德原则;较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教养人)的影响
超我:道德原则,从自我中分化出来,大部分是无意识的,是父母权威的内化
自我:现实原则,代表理性和审慎,一部分是无意识的,一部分是一时的,合乎逻辑
本我:生物本能欲望,快乐原则,无意识的,无理性的,要求无条件得到满足
3、心理动力
性本能 营养本能
心理动力学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内容
4、心理发展
1在个体发展的不同时期,本我通过身体的不同区域得到满足、获得快感
2在某一阶段上遇到挫折,或从高级阶段倒退到低级阶段,就可能造成行为的异常,成为各种神经症或精神病的根源
口欲期(0-1岁)唇、口、手指
肛欲期(1-3岁)排便,肌紧张的控制
生殖器期(3-5岁)生殖部位,恋父或恋母
潜伏期(5-12岁)兴趣转向外部,转向应付环境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生殖器(12岁以后)逐渐转向异性
埃里克森的素质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与弗洛伊德发展阶段比较
1婴儿时期 根本的信任感与不信任感 口腔器
2儿童早期 自主性对怕羞、怀疑 肛门器
3学龄早期 直创性与内疚感 性器期
4学龄中期 勤奋对自卑 性潜伏期
5青年前期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生殖其
6青年后期 亲密友谊对孤独
7成年前期 养育后代对迟钝呆板
8成年后期 自我完善对沮丧颓废
5、心理适应
人两种本能的应对经历,构成人类2中基本应对方式
变相宣泄 改变存在或表达自己的模式,以求自己得到满足
形式之一:隐性梦
自我防御:这类应对是与人的认识能力有关的。在发展危险信号时,会形成“真实焦虑”,这是应对的开端
焦虑:
现实性焦虑(真实焦虑):发现危险信号时,会形成“真实性焦虑”这是应对的开端
道德性焦虑:即个体的行为违反了超我的价值观时,引起内疚感的情绪体验
神经症性焦虑:即个体由于惧怕自己的本能冲动会导致他收到惩罚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焦虑:是冲突引起的结果,具有特殊的功能,它能唤醒自我警惕,并去发现已经存在的内部或外部的危险。当自我把焦虑当成一种危险或不愉快的信号时,它就会做出反应,形成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
是自我在承受本我的欲望压力时,同时又估计到现实要求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自我便渐渐形成了的一种功能,这种功能可以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用一定的方式调整自我欲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经过调整,可以使人们同时接受自我欲望和现实要求,不致引起情绪上的严重痛苦和焦虑。
正常人或精神病人,都会使用自我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包括:压抑、投射、置换、反向、合理化、升华、转移等。
防御机制
压抑:是个体把一些本能的,能引起快乐的想法和欲望禁闭岛潜意识中去的一个过程,因为这些本能的想法同时会招致一些其它的不快乐的体验(如,被超我所不允许或被外界现实所禁止)。压抑是无意识而有目的的遗忘,是有目的的把那些不愿感知的东西排除于意识之外。虽然被压抑的东西不能被意识到,但它在潜意识中它仍然起作用。
幻想:通过想象制造出的神话来回避现实的不如意,或满足某种需要
退行:是个体用回复到客体关系的早期阶段(口、肛、性)的方式来应对心理冲突的防御机制。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甚至是人类的婴幼儿期会永远存在于潜意识中。
置换:把对某人或某事的、能引起焦虑的情绪无意识地转移到另外的人或事上。压抑和置换常常同时起作用,压抑能够被支撑并感到安全,就是因为将压抑的体验用替代物来替代了。如,儿子压抑了对父亲的恨,转而会体验到其他男性权威的敌意。
投射:把自我的一部分当成他人,或把他人的一部分当成是自己时,这就是投射。在投射中,自我不被喜欢的方面被拒绝接受,并归咎于他人。“以己之心,度人之腹”通过投射,不愉快的感觉由于将责任推诿给别人而减轻
认同:通过认同作用来保护自己以对抗分离。如,用“与攻击者认同”的方式来对付自我的焦虑,保护自己。或在癔病症状中,我们可以看到,患者所出现的症状很像他最近刚刚逝世的父亲或母亲的生前的某些症状
反向:个体对抗本能的欲望和冲动,形成一种相反的情感或行为反应。最典型的是强迫症的症状,患者所努力追求的清洁和次序感,是反抗他对肮脏和无序的本能要求
合理化:个体试图从逻辑上合理地解释自己的态度、反应、想法和情感体验,并寻求道德上的可接受性,而真实的动机是他自己未察觉到的
升华:把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性欲或攻击性冲动能量,转向更高级的、社会所能接受的目标或渠道,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如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化悲痛为力量”
6、中国的精神分析
1中国化-认识领悟疗法不等于认知疗法
2钟友斌-精神分析+认识能力
充分利用求职者的认识能力,引导求助者认识自己在个体心理发育某一阶段上所
二、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巴普洛夫学说
桑代克 (试误说)-老鼠走迷宫实验
华生 环境决定论:S-R 否认遗传
拓尔曼(拖得长)
提出中间变量的概念,即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一个中介变量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R=f(S.A)
小白鼠实验、斯金纳箱
1主动行为
2行为结果控制变量A
3产生强化物刺激物S
4
班都拉:社会学习理论(模仿学习)
1替代学习
2自行奖赏或批判
3行为自控
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
基本理论假设
沃尔普 行为治疗:是使用实验确立的行为学习原则和方式,克服不良行为
外显和内隐行为
靶行为 分析和评估的关键行为
行为治疗的方法
系统脱敏法
模仿学习
自我管理技术
角色扮演
自信心训练
厌恶疗法
强化法
认知-行为疗法
第三单元 认知心理学观点
1是一种心理学潮流,并非学派
2通过观察研究发现,认知作为理性的心理活动,对情绪、情感、动机和行为,有较强的调控作用
3所以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可以被用来帮助求助解决心理问题
认知是与情感、意志、动机和行为相联系的一种心理功能
所谓认知,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或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所作出的预期
“我们在寻找什么就会看到什么,对于那些我们没有在意去看得,我们会错过许多,即便这些东西亦然存在,我们队世界的体验,因为我们如何安置我们的注意力而大受影响”-STAVROS AND TORRES
第四单元 存在-人本主义理论观点
20C50S临床中强调存在、自由意志、价值观念、人的潜能、自我实现等观点
临床理念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真诚、平等、温暖
咨询关系
存在-人本主义的理论观点
存在-人本主义的人生哲学为准绳,围绕着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讨论(平等、自由)-无限的
“潜能”便可迸发出来,推动求助者直逼“自我实现”的巅峰
常见心理学流派及其治疗方法的比较
第五单元 人性心理学的理论观点
只有从人的本质属性,即从人性出发才能正确地阐明人的心理活动、心理结构
心理动力来源于与生俱来的人性的内在需求
个体保存、种族延续的本能为认识世界,向自然界索取生活必需资料和适应环境的探究本能为生存而组成人类社会的依存本能
人性心理学把身心障碍看作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人性偏离,即人性内部结构的失衡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协助求助者理顺和平衡自身的人性结构,即调整好三种基本属性间的关系,以便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展自己的人性
第7章 咨询心理学1 课时43
概述
第一单元 咨询心理学的简史与现状
心理咨询产生的学术背景-人物及其贡献
时间 人物 贡献
1882 高尔顿 测量方法对心理活动个别差异研究和“自由联想”方法建立
1890年
韦特默的贡献
1咨询心理学的启蒙者
美国心理咨询发展情况
咨询心理学的工作内容
通过关心人的动机、情绪的调节,进而促进个体内在
第二单元心理咨询基本概念
2001年8月
一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定义:
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理,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
含义 1心理咨询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2方法只能是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
3标准中所说“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含义
咨询关系式“求”和“帮”的关系
解决的问题只能是心理问题,或由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
心理咨询
广义:狭义
二、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
学者的不同说法:
罗杰斯 威尔森等 陈仲庚
心理学大词典 李维 张人俊等
如何看待学者的不同说法:
心理咨询的定义**: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
5大思维方式与态度
1唯物主义观点:迷信、巫术、宗教、 科学
2普遍联系的观点:
心身一体的观点(身心?心身)
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观点
整体性的观点
e.g.消化性溃疡 结肠炎 原发性高血压
(三)限制性观点-度:
1责职限制:该做的、不该做的
2时间限制
3感情限制(反移情、私人关系、个人情绪)
4咨询目标限制(阶段目标、总目标)
(四)历史、逻辑、现实相统一的发展观
1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历史原因、发展的过程,发展方向和客观的逻辑
2在干预过程中,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求助者
(五)中立性态度
1接受、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言行、个性、价值观)
2咨询过程中不以自己的价值取向,或某种固定的价值取向作为参照点
3保持非评判的态度(相对的)
4可以保证咨询师不把个人情绪带入咨询之中
5可以增强求助者对自己的信任感,便于建立正常的咨询关系
6避免求助者过分依赖咨询师
技巧
咨询中一句中性的话表达态度:
“你有这样的情绪(或想法),我可以理解“
“理解”一词,既不代表赞同,也不代表反对,是中立态度最恰当的表达词
中立性态度
罗杰斯-当看着日落时,我们不会想去控制日落,不会命令太阳右侧的天空呈橘黄色,也不会命令云朵的粉红色更浓些,我们只能满怀敬畏心情观望而已
例子:在没有弄清楚下一步做什么的时候,给与来访者同情和鼓励,其实也是违背了中立价值原则
二、心理咨询师应有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
自我平衡能力
善于容纳他人
有强烈的责任心
自知之明
品格
概述
第四单元 概述我国心理咨询发展简史
1 30年代,丁瓒
2 1937
二我国心理咨询工作的2大特征
1心理咨询已经开始职业化
2对心理咨询的需求与咨询力量存在差距
三、对心理咨询工作现状所做的估计:
1学科的发展无论就理论方面,还是在方法学方面都不能适应社会急切需求
2从业者的素质与业务能力尚嫌不足
3总体来看,我国心理咨询的职业化尚处在初级阶段
授课老师
课程特色
学员动态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