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父母往往会想尽各种办法。他们经常会许诺孩子“如果期末考试分数排名班级前十名,爸爸奖励你一部新款手机、妈妈带你去欧洲旅游……” 这种做法到底对吗?很多家长为此感到困惑。

  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区别

  心理学有过这样一项实验 :找到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分为两组 ,一组许诺“画的好就奖励”。另一组告诉他们“非常期待经常看到你们的作品”。两个组的孩子都高兴地画画,前一组的孩子的到了奖品,后一组的孩子得到了赞赏。三个星期以后前一组的孩子兴趣明显降低,后组的孩子却一如既往,兴致不减。这个实验曾反复进行多次,结果都是一样的。

  应该放弃奖励给予激励

  一个人除物质需求外,还有被人尊重、被人爱、被社会认可、被人理解等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因此,家长在选择激励方式的时候,不妨多给孩子一些精神鼓励。例如:当孩子开始学走路的时候,绝不会有家长对孩子说:“孩子,如果你现在能走上十步不摔倒,我给你十元钱。”这个时候,每位家长都会无条件地为孩子高呼“加油”,拍手叫好,这时每位家长都是优秀的激励大师。然而孩子长大了,家长却忘记了为孩子喊“加油”,为孩子拍手叫好了。

  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不断创新激励方式,不要单纯在物质方面进行刺激,精神方面的鼓励更应受到重视。精神激励孩子的方法有语言和行为两种,低层次上的激励是语言,高层次的激励则是行为上的表达。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赏识的眼神就有可能让孩子铭记一辈子。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树立高尚的学习目的,向着更高的思想境界看齐,使孩子的学习经常有一股动力,有一种向上的鞭策力。如果非要给孩子买点什么物质的东西,最好是一两本新书或其他学习用具之类,不要让孩子单纯地将物质因素作为自己的学习动力。

  心理分析

  用物质为行为的引诱,会出现两大弊端;一是容易使行为降低到只以获得奖励为目的,客观上阻碍了行为的养成。二靠奖励激发起来的行为,必须靠不断升级的奖励来维持,注意点也会从事情本身转移到事情之后的奖励,欲望逐渐膨胀。这与我们期许的结果背道而驰。因此 ,家庭教育过程中,我们更倡导,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不要轻易许诺,许诺就要兑现。所以慎用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