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霸凌

原创素材,转载请联系天天心理网小编微信:535395247

 

孩子在学校遇到人际关系、霸凌事件,家长、老师怎么办?

     

1
同学们都不喜欢跟我待在一个小组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分组的时候,同学似乎都不想和我同一组,而且我知道他们常在背后一起说我的坏话。下学期要一起旅行了,我很怕老师要我们自己找住同一个房间的同学,如果到时没有人要和我同一间,该怎么办......

 

爸妈怎么做?

 

让孩子思考自己对同学能付出什么

 

负面情绪其实是促进人成长的原动力。爸妈先别急着把孩子的难过、焦虑都移走,一被排挤,就要帮孩子换环境、转学。

 

可以和孩子讨论,「要所有人都喜欢你很困难,如果让一个人喜欢你,会不会简单一点?」教孩子观察班上同学生态,可能会有一、两位同学不那么讨厌他。

 

爸妈要协助孩子,了解和别人交际的障碍在哪里。例如,如果孩子只是和同学炫耀,没有真正想和人分享,别人自然不喜欢听。带新玩具去学校,若能和别人分享一起玩,或许就能交到朋友。当然这种朋友是最粗浅的、物质上的交流,但渐渐的,就比较知道谁是友善的。

 

也要教孩子打开自己的感官,反思「大家都不喜欢你,那你喜欢谁了?」有些孩子不知道怎么和别人交朋友,可要求孩子想想自己的优点是什么、有什么地方可以贡献,对同学释出善意。例如功课不错的孩子,小组作业时,可以协助同学什么?至少,可以帮同学拿东西,总是自己要先有付出。

 

老师怎么做?

 

设定分组规则避免排斥现象

 

同学朝夕相处,难免会产生误解或冲突,老师可以试着在班级中花点时间观察,到底发生什么事,或从其他学生、授课教师侧面了解,掌握问题症结。要找机会帮助双方以正确方式化解误会或冲突。

 

老师分组活动前,需事先安排好配套措施。例如,建立好分组规则,让全班随机抽签分组,或以趣味活动,在自然情境中完成分组,避免学生一再经验被拒绝的窘况。在分组活动中,要给予人际不利的学生一些表现机会,建立其他组员的认同。

 

在适宜的时机里,也可经由班级活动,制造不分你我、共同为班级努力争取团体荣誉的情境,透过合作互动机会,化解双方难以跨越的鸿沟。

 

学生若长期处于担心被拒绝、被评价的环境里,自我形象、情绪发展等难免受影响。老师可以邀请他担任小帮手,增加师生接触的机会,并透过教师正面的示范、引导等,培养学生社交互动的技巧,学习成功与人互动的经验,建立自信心。

 

 ●     

 

2
我看到同学被欺负,但因为害怕不敢说出去

 

小文每天身上都有一种怪怪的味道,衣服也总是皱皱黄黄,我们都不太敢靠近他,经过他的座位都要暂时停止呼吸。有天我去上厕所时,发现小文跪在男生厕所的地上,有一群男生围着他在笑他,一边还有人踢他和踹他。我觉得好可怕,趁没有人看到我赶快走开,回来也没有跟老师讲。但事后我内心觉得很愧疚,不晓得小文有没有怎样.....

 

爸妈怎么做?

 

避免让愧疚感变成无助感

 

在霸凌案件的旁观者,心中一定也留下了什么。他们其实也是需要协助和辅导的对象,因为目睹恶行,内心夹杂恐惧与罪恶感,处于一种良心备受煎熬的状态。

 

孩子内心有愧疚,愧疚也是杀伤力很大的一种情绪。爸妈处理时要有智慧,要能和孩子好好谈谈,对孩子要有理解和关怀,不是只对孩子说「这别人的事情你管太多了」。可以协助孩子知道,你对这件事情过意不去,就是有恻隐之心,这是宝贵的。但因为没能做什么,所以产生愧疚感,我们不要让这种愧疚感变成无助感。

 

如果担心小文的处境,请孩子能不能多观察一下小文,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当小文在被欺负的时候,可以教孩子有技巧不动声色离开、告诉老师,不要让自己置于险境。甚至透过告诉爸妈,去上报给学校,由大人出面通报。

 

老师怎么做?

 

让学生了解通报者的身分会得到妥善保护

 

老师平日就要展现妥善处理事件的专业,尊重事件相关学生隐私,让学生能信赖老师的处理。让学生了解,霸凌事件的处理流程中,通报者的身分会获得妥善保护,通报后也能提供受害者必要的协助,以减少学生对通报的疑虑。

 

老师获知目睹霸凌的学生有焦虑与自责情绪后,可以先个别处理,同理、接纳他的情绪,协助他表达内心积压已久的自责与愧疚,例如告诉他:「这不能怪你,换做任何人都会害怕,我们一起看看接下来怎么做比较好......」也帮助他发展出正确的因应方式。

 

对于小文的状况,老师要了解他身上有怪味的原因、家庭是否发生什么事,掌握问题症结,及早通报,引进资源协助小文。老师最好是在建立班级常规初期,就营造友善班级氛围,让学生愿意协助高关怀学生。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法治教育观念,让学生充分了解霸凌行为的后续责任。对霸凌者要深入了解行为背后的成因,例如是否也曾经历过被霸凌经验等,相关当事人都要持续追踪辅导。

 ●     

 

3
好朋友要我一起排挤别人,但我不愿意怎么办

 

常在一起玩的朋友最近讨厌班上的小丽,要我们每天都要在社交网络上写下小丽惹人厌的事迹,她说只要不指名道姓,别人就不知道是在骂谁。我其实没有那么讨厌小丽,也不想这么做,但是又不知道怎么拒绝她......

 

家长怎么做?

 

父母不要先以大人的角度说:「这事很无聊,没有必要理会这种人。」会让孩子更受伤。可以反问孩子:「我了解你现在很为难,如果拒绝排挤,你最担心发生什么事情?」孩子可能很担心会失去朋友,或因不团结而被排挤,父母可协助找出不伤和气的拒绝方式。

 

例如,建议孩子问同学为什么讨厌小丽,如果小丽只是讲错一句话或做错一件事,是否干脆直接告诉小丽,请小丽以后别这么做,或可建议孩子婉转告诉好友:「这样做会让我很为难,虽然我们是好朋友,但我真的没有这么讨厌小丽,实在很不好意思。」

 

如果好友无法接受孩子不加入排挤小丽,孩子可先暂时和对方保持距离,让大家彼此冷静一下。倘若对方还是无法接受,父母应告诉孩子「朋友」的意义,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当朋友,不需一味委屈求全。

 

父母也可告诉孩子网络留言的风险,虽然没指名道姓,还是可藉由其他的方式知道留言对象是谁,应避免自己暴露在人身攻击或是毁谤他人的风险之中。

 

老师怎么做?

 

避免班级在网络上形成小圈圈式的「排挤风潮」

 

随着互联网使用比率增加,年轻一代透过网络排挤少数同辈的情况也愈来愈多,高比例发生在女同学之间,这种排挤属于「关系霸凌」,会要求其他同学一起排挤别人的孩子,可能是「家庭缺乏爱」或「家长爱太多」,导致孩子较有权威感、无法接受别人比自己更好,进而要求更多同学一起加入排挤的行列。

 

倘若班上出现不愿加入排挤行列、又不知如何拒绝的孩子,老师可以告诉孩子「我也不喜欢排挤行为、更不喜欢其他人加入排挤的行列」,先让孩子觉得自己并不孤单、更多信心,再提供孩子沟通力辅导,教导孩子委婉、坚定的拒绝同学,并告诉孩子网络留言的风险。

 

此外,老师也要随时留意学生的网络文章,一旦发现有小圈圈排挤情况,就要立即介入辅导,避免排挤行为在网络上渲染,变成「排挤风潮」,一发不可收拾。

 

点击【注册】还有很多亲子教育学习资源想要推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