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人格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Albert Ellis) 于1950年代所创立,被认为是认知行为取向的典范,原名为理性情绪治疗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 RET)1993年改称为《理情行为治疗法》。

此咨询理论的主要精神可引用古希腊哲学家艾皮科第塔斯(Epictetus)所说的话来表示:「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对该事情的看法困扰着。」

由于人们对情境认知的不同而产生压力,进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情绪困扰,透过理情行为疗法的历程,可帮助重整思考模式,以理性而有效的想法取代非理性而无效的认知,使情绪、行为反应随而改变。其基本架构如下:

艾里斯认为事件本身并不能导致结果,是信念才造成结果;如果要改变不好的结果,必须运用驳斥的历程来干预非理性思考,然后产生新的效果;以理性的思维模式取代不合宜的认知,进而就会达到新的感觉。

所以,要消弭不好的感觉状态如愤怒等情绪困扰,最实际的做法是检视自己内在的想法,然后找出不理性的信念进行质疑、辩论,若能接受理性的思维,困扰随之削减的机率将会大增。举例:

第一、觉察自己的情绪。

在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之前,首先得觉察是那一种情绪在影响我们的生活。觉察是一种生活的体验和真实的感受,是身为人的尊严,所以不必掩饰自己的情绪感受。

记住「负向情绪常常是问题的累积」。

所以在管理个人情绪的同时,要确认引发个人情绪的问题是什么。你必须正视它,不能逃避或找借口掩饰。也就是时时提醒自己注意:「我现在的情绪是什么?」如果你察觉到了情绪,你就可以对自己的情绪做更好的处理。

有许多人认为:「人不应该有情绪」,所以不肯承认自己有负面的情绪,要知道人一定会有情绪的,压抑情绪反而带来更不好的结果,学着体察自己的情绪,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

学着自我解嘲和培养幽默感,换个角度看问题。

这不是说处理情绪时要「一笑置之」,而是提醒你在面对问题挑战时,不要固着于一种想法,采取有弹性的处理方式面对问题。轻松的心情常常会带来「天外飞来一笔」的奇妙解决方法。能够自我解嘲和具有幽默感的人,人际关系会是轻松和谐的。

了解自己的非理性想法。

很多人心中抱持着如「夸大、绝对、必需、应该、以一概全」等信念上的坚持,结果反而让自己感到焦虑、自贬、自怜、对别人失望或生气。这样的生活态度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反而造成自己和别人的负担与磨擦。

试着从负面中看出正面的意义

遇到事情不顺心、挫折时,先不要苛责自己,不要有毁灭的想法;每种思考方式都能产生不同的情绪,试着视你的问题情境为转变的机会,它能让你产生正面的情绪和行为。

所以,有些人在人际关系中分享和表达个人强烈的感觉,常常觉得困难。原来是我们误解了情绪感受在生活上的意义,以为情绪是一发不可收拾的,是负向的,所以要控制、隐藏起来,免得造成人际困扰。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是来自于承认自己内心的种种情感后,因为释放而发展一个可容纳他人的空间,让彼此都能相互的尊重、支持与关怀。不要执意地压抑或否认自己的情感,它就是你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培养同理心

要了解自己的情绪,也要了解并且接纳别人的情绪。接纳对方的情绪,并不是要你同意他的情绪,重点是允许对方有权利产生情绪,而你可以了解他的情绪,从他的立场去体会他的感受。

第三、适当表达自己真正的情绪

再以朋友约会迟到的例子来看,你之所以生气可能是因为他让你担心,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婉转的告诉他:「你过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到,我好担心你在路上发生意外。」试着把「我好担心」的感觉传达给他,让他了解他的迟到会带给你什么感受。

什么是不适当的表达呢?

例如:指责。「每次都迟到,你为什么都不考虑我的感觉?」(以一概全、夸大)

当你指责对方时,也会引起他负面的情绪,他会变成一只刺猬,忙着防御外来的攻击,没有办法站在你的立场为你着想。

他的反应可能是:「路上塞车嘛!有什么办法,你以为我不想准时吗?」如此一来,两人开始吵架,别提什么愉快的约会了。

第四、以合宜的方式纾解情绪

纾解情绪的方法很多,有些人会痛哭一场、有些人找三五好友诉苦一番、另些人会逛街、听音乐、散步或逼自己做些别的事情,以免老想起不愉快,比较糟糕的方式是无限制的购物消费、喝酒、飚车,甚至自杀。

纾解情绪的目的在于给自己一个厘清想法的机会,让自己好过一点,也让自己更有能量去面对未来。如果纾解情绪的方式只是暂时逃避痛苦,尔后需承受更多的痛苦(承担后果),这便不是一个合宜的方式。

有了不舒服的感觉,要勇敢的面对,仔细想想:

为什么这么难过、生气?

我可以怎么做,将来才不会再重蹈覆彻?

怎么做可以降低我的不愉快?

这么做会不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根据这几个角度去选择适合自己、且能有效纾解情绪的方式,你就能够控制情绪,而不是让情绪来控制你!

(文章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