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容素衣 | 豆瓣

 

1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大不大?

 

我的回答是:很大,但并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那么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呢?

 

是我们自己啊。

 

说起一个人的成长,人们总是会谈到很多因素,就我所知的,就有原生家庭决定论、童年决定论、教育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等等。

 

这些理论都有合理之处,却唯独忘了最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处于环境中的这个人。

原生家庭是近几年才大热的一个词,自从有了这个词语后,很多人恍然大悟,把自己的一切不幸都归咎于原生家庭:

 

婚姻不幸,就是因为父母离婚造成了不良影响;

 

缺乏安全感,就是因为小时候妈妈照料不周;

 

老是失业,就是因为父亲树立了一个坏榜样;

 

人际关系恶劣,就是因为童年时得到的关爱太少。

 

 

这样的联系有道理吗?有!但是没有意义,至少意义不大。

 

让原生家庭为自己的失败人生买单,除了给自己带来些许安慰外,对你的实际人生并无积极影响。

 

反思童年创伤,是为了避免给下一代造成类似的伤害,并不是让你一直呆在童年的伤口里,顾影自怜,泪水涟涟。

 

我们都是成年人了,我们要有自我治愈的勇气和能力。

 

当你还想抱怨原生家庭时,请记住,你已经是个大人了,你完全可以不必把自己困在童年阴影里。

 

2

 

意识到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后,很多人喜欢用“逃离”这个词语。

 

所以豆瓣上才会有“父母皆祸害”的小组,他们将父母视做仇寇,发誓要离父母远远的,绝不成为父母那样的人。

 

坦白说,我曾经也是奉行“父母皆祸害”理念的一员。我有一个不大愉快的童年,和很多人一样,我把那归咎到母亲头上,结果我和妈妈的关系一度非常紧张。

 

事实上,我的父母远远没有达到“祸害”的地步,我相信除了那些给子女造成巨大创伤的父母外,一般的父母都称不上是“祸害”,他们只是没那么完美而已。

 

所以我不大赞成逃离原生家庭,逃离太难了,决绝如张爱玲,晚年也深悔自己对母亲太过绝情。

 

人从本质上是渴望爱的,这一点决定了大多数人可能很难实现真正的逃离。

 

既然逃离不了,就试着和原生家庭握手言和吧。

我们之所以对原生家庭失望,可能是因为我们渴望有一个理想的家庭,有一对完美的父母。所以首先要放弃的,就是对完美的执念。

 

承认父母就是和我们差不多的普通人,你会惊奇地发现,他们是有许多缺点,可同时也有许多优点。

 

我自己就是在三十岁以后才重新发现父母身上的一些优点的,从那以后我们的关系好了很多。

 

为人子女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夸大父母身上的某个缺点,进而将父母看得一无是处。

 

我写了中国式女儿那篇文章后,有姑娘就给我留言说,意识到父母重男轻女后,伤透了心,要和父母决裂。

 

我可以理解她的心情,但我并不赞成她这样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局限,重男轻女就是很多父母身上所有的局限,我们自己要突破这种局限,并不是要和他们决裂。

 

重男轻女是个缺点,不代表你父母身上没有其他的优点,若真的十恶不赦的话,你也不至于难以割舍。

 

那是否就意味着不要抗争了呢?就我的经验来看,抗争顶多能让对方明白你的观念,却无法让他们接受你的观念。

 

别对改变父母寄予太大希望,事实上你很难改变,你要做的,是不抱不切实际的期望,不做过多的情感索取,也不受他们爱的绑架,该付出付出,该拒绝拒绝,既然父母没那么爱你,你就好好爱自己。这样你和父母相处起来,才会更加地心平气和。

 

只有放弃了对完美家庭的执念,你才会发现,原来自己的原生家庭还是给予了我们很多养分的,可我们的关注点往往都放在了不足上。

 

3

 

和解只是第一步,第二步要做的是摆脱原生家庭的不良影响。我个人觉得,完全摆脱近于痴人说梦,那些有着童年创伤的人,终其一生要学会的是如何带着伤口前行。

 

如果你默认原生家庭是什么样子,你就是什么样子,那么生于泥潭中的人只有一辈子呆在泥潭里了。总有一些人,能够从泥潭里爬出来,而另一些更牛逼的人,不仅能爬出来,还能一飞冲天。

 

从来就没有完美的家,家会给我们温暖和力量,同时也会给我们创伤和禁锢。对于真正牛逼的人来说,原生家庭给予了他们创伤,他们就会把创伤化为力量,原生家庭给予了他们黑暗,他们就能从黑暗中孕育光明。

 

脱口秀女王奥普拉就是这样一个人,整个青少年时期都极其不幸,她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童年生活极为困顿,9岁被表哥性侵,从那以后连续几年不断遭受性骚扰,14岁跟男友生下一个孩子,对方不闻不问,孩子生下没多久就夭折了。

 

大多数觉得自己童年备受创伤的人,和奥普拉一比,可能要庆幸自己生活在天堂了。

 

可即使有过这样的经历,奥普拉还是一步步从黑暗走向光明,最终成为了影响全美的脱口秀女王。她能够做到,为什么你就不能试着这样做呢?

 

换个角度来看,不愉快的童年经历尽管会给我们带来伤害,人在成年后却往往能从中汲取力量。

 

有人曾经问海明威:作家最好的早期训练是什么?海明威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不愉快的童年。

很多作家的经历确实佐证了海明威这个论断。在民国女作家群体里,萧红、张爱玲可能是拥有最糟糕原生家庭的两个女人,萧红父亲对她冷漠苛待,张爱玲父母离异,有次被父亲关了起来生病也不给治差点死掉,结果偏偏她们是民国写得最好的两个女作家。

 

可能你会说她们生活不幸,可我觉得,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能够写出不朽的作品来,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其它的不幸与此相比都没那么重要,甚至只是她们为了写作甘于付出的代价。她们这一辈子是够苦的,可敬的是,她们一丁点都没有浪费自己的苦难,全部转化为了足以传世的作品。

 

孤独的童年,无爱的家庭,对于很多人是一种毁灭性的灾难,她们却拿起手中的笔,将此化成了创作的源泉和营养。

 

你可能没有写作的才华,但你同样可以将伤痛化为前行的力量。穷过的人,才知道居安思危,被轻视过的人,更能够自强不息。曾经遭遇过的伤害,我们要尽力避免,曾经遭遇过的不公,我们要让它不再重演。

 

那些揪住原生家庭不放的人,看起来已经长大了,内心却还住着一个无助怯懦的孩子。

 

你在童年时那么弱小无助都熬过来了,没理由现在已经长大了,反而要一直生活在过去的伤痛中久久无法自拔。

 

4

 

我始终觉得,原生家庭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人的意志力具有更强大的作用,对于具有超强意志力的人来说,做主的是人,不是命,也不是环境。这方面我是尼采的信徒,尼采推崇超人,也就是具有强力意志的人,这样的人能摆脱环境的影响,在人生痛苦中超越出来。

 

我们中国有句话说得更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是我的座右铭。

 

我始终相信,再糟糕的原生家庭、再差的环境也困不住一个自强不息的人,他会披荆斩棘,不停成长,他可能会失败,却绝对不会被打倒。更何况,我们大多数人的原生家庭还没那么糟。

 

拥有一颗勇敢的心,才能不断突破禁锢。

 

还是尼采说得好:那些杀不死你的事物,必将使你更强大。

 

——END——